承德公安消防支队全力打造文物古建全民消防新模式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文物古建数量多、规模大、保护级别高,防火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承德公安消防支队积极探索“阵地前移、防患前置”的消防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文物古建大市“防患为先、全民参与、死看死守”的消防之路。日前,省委书记张庆黎作出重要批示:“承德对文物‘防患前置’的作法值得肯定和推广 ”。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也作出重要批示:“河北承德的作法又细又实又管用,下了真功夫,只要认真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凡事关键要讲‘认真’二字。”今日,本报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占地8400亩,其周围寺庙群香火旺盛,游人如织,普宁寺供有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承德是文物古建大市,文物古建大多依山就势而建,有的耸立于山林,有的被村庄包围,自身火灾危险等级高,加之每年接待上千万人次的游客,防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阵地前移、防患前置”。 近年来,市公安消防支队积极探索适合文物古建大市的消防模式,打造出“专职摩托巡查队”、“喇嘛义务消防队”、 “群众义务巡逻小组”三支全民性消防队伍,全市文物古建10多年来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人防加技防,“专职摩托队”机动查隐患
在风景如画的避暑山庄内,游客不时能够看到骑着山地消防摩托的消防员穿山林、过草地,并不时通过对讲机与消防中队指挥部联系。分布在山庄内的定点消防员则时刻保持警惕,巡查着山庄一草一木。
避暑山庄消防中队队长都航告诉记者,山庄及外八庙景区山高路窄、树多坡陡,很多地方大型消防车上不去。为此,中队成立了“专职摩托队”巡逻小组,挑选精兵强将,每天坚持分早中晚进行4个小时巡逻。山地摩托车配备有灭火装置和吸水灭火装置,主要用于陡峭山区的防火巡逻,将初发火灾迅速扑灭。
我市文物古建筑多为堡垒式木石碉楼结构,且大多依山而建,殿宇重叠,连环相扣,普遍存在火源、电源、烧香拜佛监控难,耐火等级、防火间距、疏散条件整改难,缺消防水源、缺消防通道、缺消防设施、缺消防力量,怕火、怕水、怕破坏、怕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六难、四缺、四怕”问题。一旦失火,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文化损失。
面对古建防火的复杂形势,我市成立了以市领导挂帅的文物古建保护领导小组,文物、旅游、民宗、公安、消防、林业等部门为成员,协同联动作战,每年9月至次年4月为文物古建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期,对古建文物逐个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消防工作变事后扑火为防患于前,专门设立避暑山庄消防中队,配备了24名官兵和山地摩托等消防设备,承担起山庄景区以及外八庙等文物古建在内224平方公里的执勤与灭火救援,及时出警成功扑救数十起火灾事故,均未造成严重后果。消防、文物与林业部门建立了“建筑火灾与山林火灾一起预防”的预警机制,互通火情信息,相互配合行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人防基础上,我市还增强了技防装备力量。2010年,在避暑山庄投入600万元建立12个激光夜视摄像仪瞭望塔,将一草一木、庙宇殿堂安全状况全天候纳入监控视野。市文物局还建立了一个无线电通讯二级网,设4处基地台,重点部位值守人员、巡查检查人员全部配备了无线对讲机,形成了从上至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防安全体系,掌握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动权。
外防加内防,“喇嘛消防队”庙堂精诚值守
普宁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宗教场所,近些年前来修行和生活的僧侣不断增多。寺院副管家青巴图说,普宁寺的建筑是砖木结构,非常易燃,尤其是大乘之阁内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大佛,重达110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加上香火旺盛和殿内的长明灯,消防形势十分复杂。
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魏广军说,消防部门大胆尝试,普宁寺组建了一支由60名青年僧人为主体的喇嘛消防队伍,经过认真训练和培养,已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消防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这些年来普宁寺从未发生火灾险情。
普宁寺“喇嘛消防队”平均年龄25岁,每年寺庙招募新僧人,第一堂课就是消防知识,学习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专业设备,并通过消防演练。25岁的蒙古族喇嘛陈白龙2004年来这里修行,“我刚来时参加了一个星期的消防培训,学会了使用消防栓和灭火器等,现在身手不比专业消防队员差。”
队长青巴图说,60个喇嘛被分为6组,每天8名喇嘛24小时值班,负责巡查各个殿堂和僧房,一旦发生火情,两三分钟就可赶到现场。“防火意识已经渗透到日常的佛事和生活中:殿堂内的经幡是用阻燃剂泡过的,烛台由木桌改成了铜桌,僧房用电不许用电炉子,看到游客吸烟必须制止……”
几年前,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在复查验收时,一位外国专家观看了这支喇嘛消防队的实地出水表演后,伸出大拇指说:“OK,世界文化遗产单位都有这么一支队伍就好啦。”普宁寺管理处副处长李龙说,消防支队定期派人进行检查和培训。政府已投入2200万元用于改善普宁寺消防设施,目前普宁寺景区共有17个消防栓,80处避雷针和避雷带,60个烟感报警器,蓄水池已覆盖全庙。
专职加义务,“人民战争”消防模式保平安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市用于古建安全的投入达3000多万元。但是,面对这么庞大的古建群,这么严峻的防火形势,必须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用人民战争的方式保证文物大市的消防安全。”魏广军说,在组建专兼职消防队伍的基础上,市公安消防支队广泛动员文物古建附近的单位、居民成立了义务巡查组织,全面参与消防工作。
据介绍,市民义务巡查组协同市文物局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景区周边居(村)民委员会代表联席会,共同商讨维护景区安全大计。通过开会、印制宣传标语、小册子等形式,积极宣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告知市民、游客禁止携带火种进入古建筑群,文物、消防等部门全员消防,死看死守,昼夜巡查,确保万无一失。
为发挥全民消防的作用,市公安消防支队以文物古建周边为重点,推进“网格化”、“户籍化”消防安全管理,以乡镇、街道为单元划分“大网格”3个,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划分“中网格”33个,指定网格管理负责人,对责任区实施无缝隙排查;800名消防志愿者组成17支巡防队伍,在古建景区周边进行安全巡查。
在全市“清剿火患”战役行动中,仅今年春节期间,社区志愿者就排查走访1.5万余家单位,针对周边住户、商业摊点宣传安全用火用电常识,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尤其是除夕、元宵节等燃放烟花爆竹高峰期,消防志愿者走上街头,昼夜巡查,严格落实政府“古建周边200米禁止燃放烟花”的要求,劝阻不安全燃放行为,及时消灭不安全因素。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