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号水下沉船考古出水文物近3万件

  法制网广州9月20日电 记者 邓新建 通讯员 林春伟 蔡敏 今天是“南天顺”打捞船在明朝万历年间沉船海域“南澳Ⅰ号”作业的最后一天,明天,顺利完成2012年打捞任务的“南天顺”打捞船将满载文物,在汕头市边防支队官兵的护送下返回广州。截至目前,“南澳Ⅰ号”共出水文物近3万件,广东汕头边防支队的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将继续守护暂原址保存的古沉船。

  上午10时许,记者登上了“南天顺”,考古队员们正在做收尾工作,文物清理、记录,设备检查等,忙得不亦乐乎。考古队队长崔勇告诉记者,今年的考古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文物基本清理完,船的结构也基本清楚。“南澳Ⅰ号”长27米,宽7.8米,共有25个仓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明代沉船里舱位最多,也是国内发现的第一艘满载“汕头器”的船。船载的货物中,瓷器最多,其次是陶器、铁器、铜器、锡器等,还发现有不少于4门的火炮和疑似炮弹的圆型凝结物。“不能因为船上有火炮就说‘南澳Ⅰ号’是走私船,它也有可能是武装商船。”崔勇说。

  据崔勇介绍,广东省博物馆把馆内的车库临时改装建设成大型脱水池,成为出水文物的“家”,3万件出水文物将在这里集中进行脱盐处理和进一步的保护。“文物必须进行相关处理后才能进行展示。”南澳县博物馆的馆长黄迎涛告诉记者,在不久以后,将有近万件文物被运回南澳展出,他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过去近2000个日日夜夜里,出警6500人次,公边摩托艇3232艘次,驱赶可疑船只265艘次,不明作业船只2830艘次,确保了“南澳Ⅰ号”的安然无恙和国家文物的万无一失”。这是云澳边防派出所专为守护“南澳Ⅰ号”而作的一组数据统计。崔勇说:“边防官兵日夜坚守才换得考古工作的成功。”

  记者了解到,打捞船的离开也意味着考古工作暂告一段落,但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将坚守这片海域,雷达点等监控设施和监控手段都将继续使用,继续保卫沉船安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