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玉之绿松石
绿松石几种品类分级:
绿松石属优质玉材,绿松石因所含元素的不同,颜色也有差异,氧化物中含铜时呈蓝色,含铁时呈绿色。其中以蓝色、深蓝色不透明或微透明,颜色均一,光泽柔和,无褐色铁线者质量最好。

以硬度、质地可分四个品种
绿松石质地细腻、柔和,硬度适中,色彩娇艳柔媚,通常分为四个品种,即瓷松、绿松、泡(面)松及铁线松。选择绿松石不仅在于其品种,颜色也是评价绿松石的重要因素。绿松石颜色要纯正、均匀、鲜艳,最好的颜色是天蓝色,其次为深蓝色、蓝绿色、绿色、灰色、黄色。
瓷松,是质地最硬的绿松石,摩氏硬度为5.5-6。通常颜色为纯正的天蓝色。因打出的断口近似贝壳状,抛光后的光泽质感均很似瓷器,故得名。通常颜色为纯正的天蓝色,是绿松石中最上品。
其次是绿松,是一种中等质量的松石,颜色从蓝绿到豆绿色,摩氏硬度在4.5-5.5。
泡松又称面松,呈淡蓝色到月白色,摩氏硬度在4.5以下,用小刀能刻划。因为这种绿松石软而疏松,只有较大块才有使用价值,为质量较次的松石;但在绿松石原料日益缺乏的今天,常采用注塑、注蜡以及染色等人工处理方法,改善其质量及外观,因而也可"废物利用"。
铁线松是一种蓝色或绿色表面呈现黑色龟背纹、网纹或脉状纹的绿松石品种。其上的褐铁矿细脉被称为"铁线"。铁线纤细,粘结牢固,质坚硬,和松石形成一体,使松石上有如墨线勾画的自然图案,美观而独具一格。具美丽蜘蛛网纹的绿松石也可成为佳品。但若网纹为粘土质细脉组成,则称为泥线绿松石。泥线松石胶结不牢固,质地较软,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
国外以颜色、透明度分级并以国家命名
国际宝石界根据绿松石的颜色、透明度以及杂质分布的特征将绿松石分为四个品级,这些等级有时用一些地名来表示:
一级品即波斯级;二级品即美洲级;三级品即埃及级;四级品即阿富汗级。这里的名称仅用与质量等级,并不指示地理产地。
(1)一级品
一级品包括以下三种不同结构的绿松石:
A、最上等的绿松石呈强-中等的蓝色,颜色柔和而均匀,没有暗色或浅蓝色斑点,没有铁线,强光泽和半透明使绿松石表面有玻璃感。绿松石孔隙度小,相对密度较大。这个等级很少见,常见于波斯出产的松石,故商业上称为波斯级;
B、颜色和质地匀为上等,但绿松石表面有一种诱人的蜘蛛网花纹。这种绿松石常被称为波斯蜘蛛网绿松石;
C、颜色和质地匀为上等,但绿松石含有不同数量和形式的铁线,铁线的数量、颜色和分布使铁线绿松石的等级变化很大,而其吸引人的程度是划分等级的原则之一。这种类型成为波斯级铁线绿松石。
(2)二级品
二级品按其结构分为下列三种:
A、这个等级是浅蓝色,不如波斯级颜色鲜艳。透明度也比波斯级差,不透明或微透明,光泽不够强,结构呈斑状,带有略浅或略暗的区域,多数没有铁线;
B、颜色和质地同级,表面有细的蜘蛛网;
C、颜色和质地同级,含有不同数量和形式的铁线。
二级品商业上称为美洲级,美国松石和墨西哥松石等,这些名称都不具有产地意义。
(3)三级品
呈现蓝色或蓝绿色,通常是从一级品中挑选下来的,它比美国松石致密,但颜色不讨人喜欢,所以很少趋近二级品。铁线多的下等品销路不大。商业上称为埃及级。
(4)四级品
呈浅色或深色的黄绿色,铁线更多,是劣等品,价值极小,商业上称为阿富汗级。
国内绿松石三级分类
一级绿松石:呈鲜艳的天蓝色,颜色纯正、均匀,光泽强,表面有玻璃感。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无铁线或其他缺陷,块度大。
二级绿松石:呈深蓝、蓝绿、翠绿色,光泽较强,微透明。质地坚韧,铁线或其他缺陷很少,块度中等。
三级绿松石:呈浅蓝或蓝白,浅黄绿等色,光泽较差,质地比较僵硬,铁线明显,或白脑、筋、糠心等缺陷较多,块度大小不等。
术语解释:
白脑:指在天蓝或蓝绿底色上存在的白色或月白色的星点或斑点。这时候由石英、方解石等矿物造成的。白脑的存在会大大降低绿松石的质量。筋:指具有细脉白脑的绿松石。糠心:指绿松石的外层为瓷松,而内心为灰褐色。灰褐色为绿松石的一大忌,故严重影响其质量。炸性:指绿松石在加工过程中易于自然裂开的性能。
盘养绿松石:
所谓“盘”,就是指松石长期在人的、腕、颈上摩挲增加亮度,而人体的油脂与温度也会使松石质地更细腻通灵,颜色更沉稳润泽,松石与铁线的过渡更自然,火气褪尽,老到成熟,而由此所形成的特殊光亮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松石必须“盘”才能显出美感,时间久了,松石的美才会渐渐显露出来。这个过程不仅升华了松石的美丽,也让持有者获得一种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松石熏染了持有者的气息,更是持有者个性、气质以及人格魅力的一种外在表达的载体。
绿松石保养与禁忌:
硬度低的绿松石孔隙度较大,油污、汗渍、茶渍等均会进入,易形成“色渍”。绿松石受热时容易褪色,在受到强酸腐蚀时也可能变色;同时绿松石是比较娇贵的玉石类品种,不论是加工、佩戴或是使用和收藏,都应该小心爱惜和保养。在平时保养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佩戴绿松石首饰时,最好与化妆品、香水等保持距离,以免影响绿松石的颜色。
2、绿松石颜色娇嫩怕污染,应避免与茶水、肥皂水、油污、铁锈和酒精等接触,以防顺孔隙渗入使宝石变色。
3、绿松石怕高温,不能直接火烤,以免褪色、炸裂、干裂。
4、绿松石硬度较小、性脆,忌与其他硬物猛烈磕碰,佩戴时也应引起注意。
四种绿松石仿制品鉴别:
1. 三水铝石
这是一种与绿松石共生的矿物,与绿松石的主要区别为:
(1)它的颜色比较浅,很难达到天蓝色
(2)玻璃光泽,与绿松石的蜡状及土状光泽不同。
(3)脆性,极易崩落,而绿松石则韧性较大。
(4)硬度较低。
(5)具泥土臭味。
(6)密度低于绿松石。
2. 硅孔雀石
这是一种在外表上与绿松石极相似的矿物。主要区别为:
(1) 颜色鲜艳,透明度较高。
(2) 折射率较低。
(3) 密度和硬度相对较低。
3. 蓝绿色玻璃
其与绿松石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以及内部可能见到的气泡和旋涡纹。
4. 再造绿松石
其主要是由一些绿松石微粒、蓝色粉末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压结而成。这种材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定:
(1)结构:外表像瓷器,有明显的粒状结构。
三类人工绿松石鉴定:
绿松石自古以来就是中外人士喜爱的玉石品种,至今仍是高档玉料。因而其人工处理品、仿冒品以及合成品都比较多。绿松石的特点是具有明快的天蓝色或蓝绿色,玉石中常有小的不规则的白色脉纹和斑块,也常见褐色的脉纹和斑块。同时,某些绿松石最典型的标志却是其结构特征,那就是放大观察会发现它是由浅色背景下的微小圆形蓝色斑点所组成,但通常肉眼难以看见。此外,绿松石孔隙含量高,质地疏松些的绿松石用舌头舔一下,会有被吸附的感觉。认识了原生真品绿松石的主要特征,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如何鉴别三类人工绿松石:
(1)人工处理绿松石的鉴别
绿松石的人工处理品种常见有两种,一种是灌注绿松石,一种是染色绿松石。
灌注绿松石:是指通过给绿松石注油、注塑或注蜡等方法,美化和改善绿松石的外观,使其价值增高。注油、注蜡的绿松石,用热针触探其不显眼处,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析出的小油珠,但这种测试一定要动作快,—般不能超过3秒钟,因为绿松石怕热,时间一长会使触探部位褪色。注塑品同样可用热针触探,可闻到塑料特有的刺鼻气味;此外,绿松石丰富的孔隙被很轻的塑料充填,其密度自然降低(2.0~2.4),从而手掂感也比天然绿松石(2.6~2.9)轻许多。
染色绿松石:是将颜色较浅或偏色的绿松石用染剂染成天蓝色的绿松石。绿松石的质地非常细腻,其矿物颗粒很小,因而肉眼无法观察颜色的分布。氨水是常见的化学试剂,若在绿松石玉器的底部或不显眼处滴微量氨水,则用苯胺染料染色的绿松石会发生褪色或被漂白,而天然绿松石则不会有此现象。若做这种测试,—定要事先征得店主同意,若店主愿意证明玉器是天然颜色的玉料,则不会拒绝这种测试。
(2)仿冒绿松石的鉴别
绿松石的仿冒品很多,但常见的却并不多。主要有硅孔雀石、染色玉髓以及玻璃和瓷。
玻璃和瓷仿制品,外观看上去很像绿松石,但光泽较强,为玻璃光泽,不像绿松石的蜡状光泽;此外只要仔细观察,总能发现其近表面的气泡;再就是断口,若是玻璃,会是贝壳状的断口且具玻璃光泽,绿松石则是平坦断口且光泽暗淡为蜡状甚至土状光泽,由此便可区分。
硅孔雀石的密度(2.0~2.4)比绿松石低(2.6~2.9),因而手掂感会较绿松石轻;此外,硅孔雀石多为玻璃光泽,绿松石通常光泽较弱为蜡状光泽。当然最主要的在于其结构不同,但通常我们不易观察到,这需要借助显微镜。
染色玉髓主要是指染成天蓝色的碧石。在碧石中几乎总能找到或在局部找到似玛瑙的圈纹,只要发现这种现象即能与绿松石鉴别。此外,染色碧石的玻璃光泽也可与绿松石的蜡状光泽相区别。
(3)人工合成绿松石的鉴别
合成绿松石则是用人工方法制成的绿松石,通常颜色纯正而均一,少见杂质(即白色或褐色的脉纹或斑块)。大块天然绿松石制作的玉器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杂质存在,很难见到纯净如此的较大块玉料。因而合成绿松石常用来制作首饰及小件工艺品等,与天然优质绿松石非常相像。通常需要在放大50倍的情况下观察其结构,因为合成绿松石与天然绿松石的显微结构是有区别的,合成绿松石在浅色基质中有角状的蓝色小颗粒。没有显微镜,我们无法看到这一点。由此可知,凭肉眼和感觉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我们必须求助于专业人士。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