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护照显“抗战”艰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本民国老护照的内页上显示,它于1938年8月在汉口签发。

加收两块现大洋印花税票翻一番

历经74年的时光淘洗后,如今现身仍“光鲜”。昨日,家住武昌的藏家朱汉昌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本民国老护照,该护照为抗战初期武汉作为战时首都时,在汉口签发,颇具抗战特色,并从税收这个侧面记录了国人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艰辛。

该护照封面呈藏青色,长、宽分别约16厘米、11厘米,印有中华民国国徽及“中华民国护照”字样。护照共16页,扉页印有“汉字第783号”,显示该护照签发地点为汉口;第2、3页贴有护照持有人照片、个人信息及目的地。从中可以了解到,该护照持有人叫“戴天道”,“二十二岁”,供职于“美艺钢铁厂”,籍贯“浙江鄞县”,前往“马来半岛婆罗洲菲律宾安南动印度群岛”。发照日期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护照使用期限3年。护照上还有当时“汉口市警察局局长方超”的签印,另贴有两张印花税票,每张面值一元。记者注意到,在该页特别标明“照费国币两元”,但其左侧加印“服费改收国币四元”字样。

朱先生介绍,该护照签发于1938年8月17日,当时,国民政府机关均由南京迁至重庆,但实际上,蒋介石等一批国民党要人及军事、外交部门则驻武汉办公,武汉实则成为战时首都。抗战爆发后,面对抗战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的情况,1937年9月9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发了抗战《总动员计划大纲》,令财政部制定增加收入、缩减开支的方案,并于10月11日颁发《非常时期征收印花税暂行办法》,此办法意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的侵入,以抗战非常时期的需要,要求全国人民支援抗日,缴纳比战前多一倍的印花税。这也就是护照加收两块现大洋的历史背景。

据了解,近年来,朱先生特别专注于邮政及税收方面的文物史料的收藏。除了这张民国老护照,记者在朱先生家中,还见到了一批抗战时期的税票及收据,其中不少税收单据上,还加盖有“克尽职守,抗敌御国”的抗日宣传印章。其中一份领款收据上写道:“(民国)33年2月29日”,“补偿33年1月份加薪二十元整”,“纳税一角钱”,“领款人周润生”。武汉抗战史研究专家吴明堂先生认为,类似这样的民国老护照和税票很少见,它拓展了武汉抗战研究的领域,也从税收这个侧面记录了每一位中国人为抗战最后取得胜利所付出的艰辛和贡献,非常珍贵。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