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用画笔呼吁公众保护野生动物

张奇开正在介绍他创作的作品《荒原上的突发事件》。(摄影 熊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奇开正在介绍他创作的作品《荒原上的突发事件》。(摄影 熊明) 傅榆翔作品《走出非洲》(摄影 熊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傅榆翔作品《走出非洲》(摄影 熊明)

  9月11日,自然的态度——2012中国环球野保行动主题巡展·重庆展区开幕式,在北部新区汉象当代艺术中心隆重举行。付泓、傅榆翔、薛松、张奇开、康璨等11位当代艺术家的20余幅表现野生动物保护的画作展出。

  在非洲 离“百兽之王”仅5米远

  2012中国环球野保行动由第一个海外华人野保基金会——马拉野保基金会创始人星巴发起。今年6月21日至6月30日,傅榆翔、张奇开等重庆艺术家及国内的当代艺术家共11人奔赴非洲肯尼亚。

  在肯尼亚期间,艺术家们访问了斯瓦娜保护区、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及马赛马拉保护区,亲眼目睹了生机勃勃的野外景观和野生动物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

  张奇开告诉记者,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亲眼看到的一次猎豹捕食行动:一头气喘吁吁的豹子扑在一只已经受伤的羚羊身上。“当时我离它们的距离很近,能够清楚地看到猎豹的腹部因为剧烈的呼吸而上下起伏。”

  在肯尼亚的第五天,傅榆翔第一次遇到了狮子,“我们小心翼翼地关掉闪光灯,用一种敬畏的眼光看着5米之外的‘百兽之王’。”

  在这里,艺术家们了解到,由于人类活动的扩散,导致动物栖息地逐渐缩小,即使是在肯尼亚,这里的狮子也不到1600只。而在保护区里,却还能见到这里的人们留下的垃圾。

  请思考 猎豹为什么要走出非洲?

  在肯尼亚,艺术家们通过拍照的方式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回国后,他们投入到了艺术创作。

  在当日的展览现场,记者看到,艺术家们的作品多以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为主角。其中,傅榆翔创作的一幅《走出非洲》令人深思。画面中,濒危物种猎豹离开了自己的故乡——非洲,忧伤地站在了月球上。

  “它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它受到了什么伤害?”傅榆翔说,想借这幅作品呼吁人类关注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给动物们留一个生存的空间。”

  而张奇开的《荒原上的突发事件》画的则是非洲的猎豹和中国的熊猫和睦共处,“动物界的争斗有着它们自己的平衡规律,人类不要去人为地破坏这种平衡。”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出到本月底。之后,将赴北京、上海及海外展出。(记者 兰世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