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教师节邮票

图片资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资料

  我有一套民国时期的教师节纪念邮票,共4枚。这套邮票是1947年国民政府发行的“教师节纪念”邮票,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邮票。

  中华民族自古就讲究“尊师重道”,将其视为美德千古传承。“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贵师而重传,则法度存!”荀子的这番话,更将“尊师”上升到了一个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根据教育部的申请,以孔子为万世师表,将每年的孔子诞辰日定为民国教师节;并在1947年发行邮票以志纪念,邮票全部采用孔子事迹为图案,分印四种面值:(1)伍佰圆:孔子头像。(2)捌佰圆:孔子讲授堂遗址杏坛,相传为孔子授徒讲学之所。(3)壹仟贰佰伍拾圆:孔子墓,墓前石碑原刊“大成至圣文宣王墓”(4)壹仟捌佰圆:孔庙殿宇大成殿。其中,第1枚孔子像邮票尤其受到邮政部门官员的重视。因为是中华民国时候发行的邮票,所以文字读法都是自右往左读,这套教师节邮票可以算是第一套教师节题材的邮票了。

  据说,当年的邮票设计者在绘制第一稿孔子像时,最先选中的素材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一幅孔子画像。但是,主管邮票发行的官员在审批第一稿“吴道子版”的孔子像邮票时指出:“中国画意境过于深远,在邮票上的印制效果恐怕不尽如人意。”有人提出不妨采用清末民初我国香港的一位画家——关惠农所绘的孔子半身像。这幅画反映的是孔子闲暇时调整乐器的情景,既有师者的风范,又不失君子的儒雅与圣人的仙姿。

  见此画后,邮政官员觉得十分满意,并立即安排设计人员重新设计邮票样稿。于是,这枚孔子像邮票就由最初的“吴道子版”变成了白须髯髯的“关惠农版”。

  教师在中国人心中绝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以其学高指点迷津,以其身正成为典范。欣赏方寸,请永远不要忘记那些将科学与文化的种子播撒进我们心间的园丁!

  (李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