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与《葑泾访古图》(图)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二十几岁时在陆树声家当私塾教师,结识了一帮文人朋友,以及书画收藏家顾正谊、莫是龙,开始学习书画创作和鉴赏。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题材变化较少,但笔墨造诣很高。所画山川树石,墨色分明,用笔柔中有刚,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
万历十七年(1589),34岁的董其昌考中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不过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就辞官回家,所以有几次反复的起用。他越是辞得坚决,名气也就越大。
也可能是因为他看到明朝的腐败已经难以收拾,所以心思都不在当官上,专心于书画创作。他通过收藏家亲眼看到过大量的古代作品,加上自己也颇有天分,因此他在书画创作和批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受当时风气的影响,他也推崇元代的画家,看不起南宋的绘画。他以佛家禅宗喻画,提出一套所谓的“南北宗论”来为自己的创作确立方向。每个墨点都有生命,当时学习绘画的主要方法就是临摹前人作品,董其昌也不例外,他甚至认为临摹才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当然在临摹一段时间后,画家也还是可以确立自己的风格的。董其昌学习的对象主要是王维、董源、巨然以及他自己提出的元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他早年的作品比较少见,《葑泾访古图》被认为是他开始有自己风格的成熟期作品。
这件作品的左上角有董其昌自己的跋语:“壬寅首春,董玄宰写。”壬寅是万历三十年(1602),董其昌48岁。跋语旁边有补注:“时同顾侍御自樵李归,阻雨葑泾,检古人名迹,兴至辄为此图。”樵李指嘉兴,是项元汴的故乡。虽然项元汴已经去世12年了,但他的后辈和董其昌关系还很好。
董其昌的山水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和真实的景物差别很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虽然我们可以在这幅画上看到树木、房子、石头、山岭,但这些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画面上的形象都是董其昌随意安排的,没有什么生活的依据,仅仅是为了满足构图的需要而已。董其昌这种平面化的手法要求我们像读书一样从一个地方读到另一个地方——就这幅画而言,要从下往上读。这样,董其昌就把时间的因素也引入到绘画的欣赏上来。
一般认为,董其昌是在画面上追求一种“禅”的意境,即一种寂寞虚空的境界。他的画跟倪瓒一样,很少画人,因为没有人的画面更能体现这种意境。尽管如此,山体的组织还是有规律的。按照董其昌的说法,山势要连起来,不能断。画面上的墨很淡,用笔也很轻柔。读者可能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发现在这种静谧死寂的表面下其实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这里的生机勃勃不是指画面意境而言的,而是指他的笔法很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墨点似乎都有生命。(据《新闻午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