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楼区省府路1号:曾是福建政治中心

这里有千年裴仙宫和福州第一古榕树,两位名人林森和萨镇冰均留下不少佳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裴仙宫后院的古榕树高二十多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裴仙宫里的裴仙师被誉为福州商界保护神

        上周,本报“人文鼓楼·发现档案”刊发后,又有读者提供线索,福州鼓楼有条省府路曾叫总督后街,而在省府路上的省府路1号大院早在宋代便是福建 提刑司署址,其还先后成为总督衙门、省长公署,曾经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海军上将萨镇冰、文人郁达夫等都在此工作、生活过,直到1960年,都是福建省政 治中心。

  为了解省府路历史,记者请教了熟知福州人文历史的古建筑设计师王勇坚,据王勇坚介绍,省府路是总督府建成后衙门前的一条小路,1914年许世英 任福建巡安使,建议扩建马路,省府路被定位为福州第二条主干道,于1924年进行扩建,并拓宽两旁道路。1927年改称为“省府路”。

  宋代时是福建提刑司署址

  裴仙宫里的裴仙师和第一古榕树被供奉千年

  省府路的历史,必须从省府路1号开始说起。据介绍,鼓楼区省府路1号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当时这里便是福建提刑司署址。除此之外,这条路的支路肃威路上还有宋代裴仙宫和福州第一古榕,被誉为商界保护神的裴仙师和老榕树,福州的老百姓已供奉千年。

  王勇坚说,肃威路上的裴仙宫本来是在省府路1号里的,后来被分割出来。裴仙宫后院的老榕树依然生机勃勃。这棵古榕树高二十多米,树龄超过千年,树前还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榕城第一古榕树。旁边的围栏将这里和省府路1号分割开来,站在这里可以看到省府路1号大院内。

  根据记载,这座道教庙宇建于宋代,因主祀督署裴真人而得名。裴真人传为浙江绍兴人,姓周名简洁,曾任福建督署衙门幕宾,生前辅政多施恩泽于民, 政余广宣道义,勉人从善。传说,在清末的一个冬夜,义洲发生火灾,当烧至一林姓老板铺子边时,竟下起大雨,浇灭大火。事后好事者探究,发现该老板家中供有 仙爷,原来,裴真人还有“呼风唤雨”和“抵御祝融君”的本领,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各商行店铺都争相供奉,裴仙师遂成为商家保护神,被福州商界所供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曾经的省政府大礼堂现在被改建成剧院

  现在变成了大剧院

  曾是管辖福建全省及浙江一带的最高行政机构

  到了元朝,省府路1号又成为肃政廉访司衙门;明朝时,为提刑按察司公署;到了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闽浙总督驻扎福州,这里便成为总督衙 门,简称“督署”,是清代管辖福建全省及浙江一带的最高行政机构。这样的历史说法是有实物依据的,上世纪20年代在省府路1号大院内出土的清乾隆皇帝南巡 “劝农碑”便是力证。清同治、光绪年间,近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曾两次担任闽浙总督,均在此办公。直至1911年取消帝制后,此处被军阀李厚基辟为“福 建督军衙门”。

  1920年,大院又用作省长公署。1949年至1960年间,福建省人民政府设于此,直到1960年福建省政府迁到屏山。

  “从鼓西路到西米街,都是省府路1号的地盘,省府路1号大院建有方形门柱,以大礼堂为中轴线,院落坐北朝南,大门左右雄踞着两尊威武的石狮,石狮旁,各高耸着一株古榕树,枝繁叶茂,荫蔽十丈。”

  据曾经住在这一带的老福州人回忆,那时,省府路1号,有站得笔直全副武装的哨兵,气派威严的政府大门,大院草坪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化纸炉,政府办公室里的废纸垃圾都是拿到这个炉里焚烧。在平民百姓眼里,这个戒备森严的大院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显得遥不可及。

  “1969年,省政府从这里迁址后,附近居民和孩子都涌入大院内参观。后来这个大礼堂变成了电影院,现在又变成了大剧院,在它的周边,更是冒出数不清的店铺,成了平民消费的地方。”王勇坚说。

  林森曾在此买“艾叶绿”

  肃威路因萨镇冰而得名

  关于省府路,两位名人林森和萨镇冰均留下了不少故事。省府路曾经是福州著名的古玩寿山石一条街,因为总督府在此,不少达官贵人都喜欢在这里购买寿山石。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对寿山石十分喜爱,是对“艾叶绿”更是爱不释手。

  林森任职期间的一天,福州总督后街突然整条街临时戒严,从省府里开出了一辆轿车,随后,车便在百年老店“青芝田”门口停了下来,车里走出一位老 人。老人用福州话问道,老板,您这里有“艾叶绿”卖吗?店主陈显灿答道,现在没货。您要的话,请老先生过十几日再来或者留下地址,找到了给您送过去。老人 说,十几日后他已经离开福州了。后来老人沉默片刻后,还是留下了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陈显灿接过一看,上面写着“南京XX路林公馆”。十多天后,陈显灿找 到了老人需要的“艾叶绿”,他照着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了“林公馆”,此时,他才恍然大悟,这是林森的家啊!后来林森买下了这块“艾叶绿”。

  在省府路上还有一条支路肃威路,这条路与海军上将萨镇冰还有一段故事。

  据熟知福州民俗历史的齐上志介绍,肃威路原是省府路上的一条小巷,名叫马房巷,又叫便民巷,这条巷子十分狭窄,巷子的东侧紧邻总督府,中间隔着的便是总督府的马厩。每到市集开始时,马房巷就水泄不通。

  192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萨镇冰得知后,便下令将马厩与署内西箭道合并,拓宽了马房巷,改成了一条中间有花岛的新型马路,这条路长120米,宽3米,市民为了纪念萨镇冰的功绩,便取萨镇冰作为福建省长的封号“肃威”为这条路的路名,肃威路由此而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