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举办文物普查数据发布暨图书首发仪式

  8月17日陕西宝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发布会暨《文物普查丛书·宝鸡卷》、《踏遍宝鸡寻遗珍》首发式隆重举行。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调研员、陕西省文物普查办公室副主任马艾秦、陕西省文物信息中心副主任谭前学、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富君、宝鸡市政府副市长丁琳、副秘书长葛君琪、宝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瑞林、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局长、宝鸡市文物普查办公室主任任周方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宏斌主持。

  任周方同志代表市宝鸡文物普查办公室公布了宝鸡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宝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从2007年9月开始,到2011年10月结束,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经国家文物局审核,宝鸡市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3436处,其中古遗址2158处、古墓葬757处、古建筑253处、石窟寺及石刻6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5处、其它1处。按县区分布,金台区141处,渭滨区189处,陈仓区432处、凤翔县383处、岐山县500处、扶风县453处、眉县229处、麟游县199处、太白县117处、凤县232处、陇县311处、千阳县250处。在普查中,共复查文物点2477处,新发现文物点1497处,消失文物点240处,取得了一批重大和重要发现。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宝鸡市文物普查队队长刘军社汇报了文物普查的重要发现和《文物普查丛书·宝鸡卷》、《踏遍宝鸡寻遗珍》的编撰情况。马艾秦在讲话中肯定了宝鸡文物普查工作者的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精神,她指出,宝鸡在文物普查中形成的“宝鸡经验”不仅在全省推广,更由国家文物局向全国推广。她要求要做好文物普查后续文物保护工作,抓紧公布文物普查名录,建立“四有”档案。谭前学在讲话中指出,《文物普查丛书·宝鸡卷》体例结构完善,内容丰富充实,亮点重点突出,必将对宝鸡市文化强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宝鸡市副市长丁琳在讲话中指出,宝鸡市文物普查取得了五大成果。一是摸清了家底;二是发现了一批重大文化遗存;三是扩大了文物工作的影响;四是创造了文物普查“宝鸡经验”;五是增强了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她要求,一是要加强保护,确保安全。各县区要抓紧公布文物普查名录和文物保护单位,要强化、充实体制和机制,对文物犯罪保持高压态势,确保文物安全;二是要合理利用,服务社会。要全面做好文物普查成果的转化和普及工作,把文物保护利用与提高宝鸡的影响力结合起来,推出有影响的文物交流活动,提高服务社会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宝鸡涌现出的保护文物的先进典型事例,营造“人人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成果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四是要汇总成果,深化研究。要对文物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电子地图系统,整理完善普查档案资料,提出制度性、建设性的建议,分析规律,促进文物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为全国、全省文物保护贡献力量。 
         
  《文物普查丛书·宝鸡卷》每县一册,共12册,丁琳副市长作序,内容分县区的概况、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县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等部分,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踏遍宝鸡寻遗珍》是宝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纪实图录,是全国首家由地市级普查队编辑出版公开发行的此类图书,主要反映了宝鸡市文物普查的经过和普查队员的艰辛和努力,分摸清加大、扩大影响、锻炼队伍三部分,科学出版社出版。(宝鸡市文物旅游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