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慕大再次启动水下文物探测

  中新社南昌8月20日电(记者 王剑)8月20日,处于丰水期的中国最大淡水湖烟波浩渺,在被誉为中国“百慕大”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调查队对该水域水下文物进行探测。目前,联合调查队已探明有6个磁异常点很可能是古代沉船,其中2处证实存在湖底可疑物。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位于江西省都昌县与星子县之间,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是鄱阳湖连接赣江出口的狭长水域,有“拒五水一湖于咽喉”之说。

  自古以来,老爷庙水域就是鄱阳湖最为险要之处,水流湍急,沉船事故常常发生,而且无从打捞。千百年来,在该水域神秘失踪的船只不计其数。仅在近60年的时间里,就有100多艘船只在此沉没和失踪。老爷庙水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百慕大”,也被称为鄱阳湖的“魔鬼三角区”。

  为揭开这片神秘水域隐藏的珍贵水下文化遗产,2011年起,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调查队,启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下文物的专项探测工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肖发标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调查队对老爷庙水域上、下游各3公里、约合15平方公里的水域进行大范围的普查,共发现9个磁异常区、16个磁异常点。考古专家分析后认为,其中6个磁异常点很可能存在古代沉船。

  联合调查队此前还对老爷庙周边水域展开地毯式的文物调查,采集到大量的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和仿龙泉窑青瓷。

  本月起,联合调查队抓住鄱阳湖处于丰水季的时机,邀请专业团队,采用“浅地层剖面声纳探测技术”对去年发现的16个磁异常点进行验证,以查清这些磁异常点是否存在沉船遗址。一旦发现沉船遗址,将通过勘探,确定沉船的体量大小、精确位置及其水深,为下一步制定沉船的打捞发掘计划提供数据资料。

  据联合调查队20日公布的最新探测资料显示,已探明6个磁异常点中的2处存在湖底可疑物,其中一处有高出湖床的湖底可疑物,另一处有淤埋的湖底可疑物。该可疑物是否是沉船,还有待进一步探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