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人民币人物原型:5角币女工是纺织部长之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三套人民币五角币(资料图)

至今珍藏着一张中国人民银行在1972年发行的一张五毛钱的人民币纸币。这张五毛钱纸币已不再流通,淡出了普通人的视线,现在要见到,八成得去钱币收藏市场寻觅了。

1972版五毛钱纸币,不过巴掌大小,蓝色成为其主色调。在这版纸币的正面,是一张纺织厂细纱车间的图案。细纱车间图案中绘有三位纺织女工,左边是个正在换粗纱的女工,右边是个巡回中的挡车女工,正中央则是一个推着落纱机的女工——这,就是我。

现在,据说这种1972版人民币五毛钱纸币在钱币收藏市场价格不菲,人们关注它的,更多是价格与升值空间。但对于我来说,1972版人民币五毛钱纸币,记载了我的一段人生经历。

我在汇文一小上的小学,中学上的是女八中。1966年高三毕业,正当毕业考试结束,准备迎接全国统一的高考填写志愿时,“文革”开始了,求学之路就此戛然而止。

不幸接着降临,1967年6月8日,父亲因癌症医治无效与世长辞。6月12日《人民日报》第二版的右下角,登出了父亲的讣告——“纺织工业部部长蒋光鼐逝世……”。父亲的追悼会也是这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周恩来总理参加了追悼会。

父亲在病危时,曾对母亲说:“以后要是没有人养你,你就去做工吧。”父亲去世后,母亲得到了民政局给行政级别三级的干部遗属发放的500元抚恤金,以后就没了经济来源。那时,我的哥哥姐姐们或身处逆境,或发配外地,只有我在北京,能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而当时摆在我面前的路似乎也只有一条——上山下乡。当时我想的最多的,是如果我去上山下乡,谁来管母亲。

母亲患有糖尿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疾病,每次心脏发作都要立即送医院注射西地兰。如果我离开北京,母亲再无人照顾了。万般无奈,我以母亲的名义给周恩来总理写了封信。等待了三个月,终于在1970年新年到来之前有了回音。

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我被安排到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棉纺分厂,成了工人阶级的一员,这也是我们家祖祖辈辈以来第一个工人,一个地地道道的纺织女工。

我在细纱车间挡过车,落过纱,还在试验室当过实验工。1972版人民币五毛钱纸币上的画面,就是在我们车间设计的。那画面上是我再熟悉不过的细纱车间,而中间那个推着落纱机的女工就是我。只不过在这张人民币面市之前,我并不知道此前常在我们车间出没,不时拍照画画的人,就是这张人民币的设计人员。

记得发行这张纸币的那个月,我们每个人的工资里都有一张这样的新币。发工资那天,我还没进厂,路上碰见了我师傅的女儿,她远远就冲我喊:“钱上有你!”当时我未解其意,等进了车间,师傅才告诉我,以前在我们车间照了许多相的那些人,就是这张五毛钱的设计人员。这张钱中间那个推落纱机的女工,就是照我的照片画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贰角钱上的姑娘:土家姑娘黄其萍,现任湖南农业厅副厅长

贰角钱上的姑娘:土家姑娘黄其萍,现任湖南农业厅副厅长

1979年4月,黄其萍正好20岁。国庆30周年前夕,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举行全国民族工作展览,在各地挑选少数民族讲解员。黄其萍作为湖南土家族的代表被选中了。有一次,来了几个新华社的记者和专业摄影师,为黄其萍拍了几十张头像。1981年,《中国各民族》画册出版了,其中有黄其萍的照片。此后在1980年版的贰角人民币上又采用了黄其萍的头像(左1).

后来,有人透露黄其萍便是贰角人民币票面上的主人公之后,许多商家找上门来谈合作,但凡属带有功利性质的活动,都被黄其萍一一谢绝了。现在,黄其萍任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元上的拖拉机手:曾受毛主席接见,现在是退休干部

1元上的拖拉机手:曾受毛主席接见,现在是退休干部

1962年4月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1元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

梁军1930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1948年,梁军所在学校决定办农场,派学员去参加拖拉机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梁军和同学驾驶着3台拖拉机回到学校。随后,学校成立女子拖拉机队,1950年6月,学校宣布以梁军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她还作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梁军曾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业局的领导,现已退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元上的侗家女:曾是“一枝花”,现生活在贵州寨子里

1元上的侗家女:曾是“一枝花”,现生活在贵州寨子里

现行第四套人民币壹元纸币上侗家女子的头像是贵州从江县庆云乡佰你村村民石奶引少女时代的头像,此事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小时候的石奶引非常漂亮,翘翘的鼻子、美丽的大眼睛,还有那头乌黑的长发,让她看起来楚楚动人,被誉为寨子里的“一枝花”。

有人拿着一张壹圆人民币,说石奶引跟这女孩特别像,这才让她回想起了一件很多年以前的事:大约是在1978年,16岁的石奶引和伙伴们身着侗族盛装,去从江县洛香镇赶集。突然有人从背后拉了她一把,石奶引转头一看,是个满面笑容的陌生男子,他旁边还站着两个人。该男子示意她脸朝侧面站定,然后拿出笔和画夹画了起来。石奶引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情。石奶引22岁那年,媒婆把她介绍给了佰你村的石学海,夫妇二人日子过得很幸福。现在石奶引有了两个儿女,他们都外出打工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壹角上的苗族阿哥:当州长很低调,现在已去世

壹角上的苗族阿哥:当州长很低调,现在已去世

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中壹角上左边人物王德安,是个苗族阿哥。上个世纪50年代曾任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后在贵州省体委担任领导。王德安的头像上了人民币,这件事王德安周围的同事都知道,他也对家里人说过,但他并没有说拍摄的过程,他把这件事看得很淡。令人遗憾的是,王德安已于2006年7月去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杨琦说:“首套10元人民币上的工人(左))就是我”

旧版拾元:10元钱工人是个设计师

这张人民币上面的工人就是我的画像。指着一张绿色图案的第一套人民币10元人民币,86岁的杨琦老人笑着说。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成立,并发行人民币。杨琦是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雕刻制版者和参与者,也是第一套人民币10元钞票图案上的工人原型。

出生于上海的杨琦当年在华北印钞厂专门从事解放区流通货币的设计、研制工作。1948年的一天,时任央行行长南汉宸和印钞局长杨秉超把杨琦和同事翟英找来,向他们秘密下达了重新设计、创作、雕刻人民币铜版的任务,还提出人民币票面应当尽量反映解放区和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的局面。当时,杨琦和翟英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10元、50元人民币图案上设计工人和农民形象。

由于人民币设计印制是在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模特也只能在有限范围里寻找,南汉宸和杨秉超就把杨琦和翟英当时的照片以及档案报了上去,上级领导认为杨琦本来就是工人出身,翟英是农民出身,而且都长得人高马大、体魄健壮、外形英俊,当模特原型很合适,就这样杨琦被幸运地定为10元人民币上的工人模特。

“当时没有照相机,只能请画师画好像再制版。”杨琦回忆说,1948年4月初,北海印钞厂在山东五莲县红凝镇的一个偏僻小山村租借了两间放农具的房屋,开始了人民币的美术设计。杨琦穿上工人的工作裤,戴上一顶工作帽,肩膀扛上榔头,翟英穿上房东老乡的衣服,戴上一顶用竹篾片编的凉帽,肩膀扛上一把锄头,同时请来一位40岁左右的李画师为杨琦、翟英画肖像画,经过6天才完成。随后,翟英负责工农并肩联合主景图设计创作,杨琦则负责人民币花边图案的设计创作。又经过两天,两人把主景图及吉祥、如意图案合并画在样稿上,一张10元人民币图案正式诞生。经过复杂的印钞工艺,北海印钞厂印制的第一套人民币终于在1948年秋完成,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

杨琦后来随军回到了故乡上海,一直在上海印钞厂工作直到离休。如今他仍会天天动笔画国画。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