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文联组织200余艺术家用真情御“海葵”

    ——洪水无情 人间有爱 携起手来 重建家园

 

    (中瓷网讯 蔡富招 彭禹旺)8月16日上午,景德镇市文联昌南瓷画院组织了“洪水无情,人间有爱,携起手来,重建家园”景德镇市文艺界抵御“海葵”抗洪救灾创作笔会暨捐款仪式。在景德镇市慈善总会、华艺拍卖行的全过程参与下,近200名艺术家在炎热中挥汗如雨地用笔用心为家乡灾后重建出力。此次活动共筹集作品近200件,张松茂夫妇代表景东陶瓷集团捐款10万元,景德镇市文联机关、事业单位及所属协会捐款1.39万元。

    景德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立耕看望了参加义捐义画活动的艺术家,对王锡良等老一辈艺术家关爱社会、心系瓷都之情表示感谢,对全体艺术家们在市文联的带领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职业精神予以了充分肯定。

    8月9日以来,景德镇市因受台风“海葵”影响,出现了200年一遇的特大强降水,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据初步统计,全市54个乡镇(街道)40余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4亿元。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严重灾害,景德镇全市人民上下齐心,奋力搞洪救灾,严防死守,实现了“不死一人,不决一堤”的目标,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洪水已随着强降雨的停止退去,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房屋受损,田园被毁的灾后重建的严峻任务。面对这次灾难,景德镇市文联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与文艺家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号召全市文艺家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艺职业精神,展现新时期文艺家的风采,伸出援助之手,以捐款义画等多种形式为救助受灾群众和重建家园奉献爱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听到文联的召唤,景德镇全市文艺家们一呼百应。王锡良在头天晚上因停电而未能休息好的情况下早早地到了,精心创作了一幅寓意深远的《春归花未落,夜静月常明》,以表达自己对家乡受灾的炽热之情;王隆夫在还有其他要事的情况下将义画放在重要位置,早早地赶到现场并立即投入创作;周国桢、张育贤、戴荣华、熊钢如等也同时赶到,在高温炎热中二话不说便开始了创作,还有一大批艺术家从家中带着作品赶来捐赠。在活动现场,老中青艺术家的激情澎湃,而涂序生、涂少波父子,涂金水、涂志浩父子,李文跃、李映华兄妹,喻木华、喻冬华兄弟这样的“家庭组合”,以及拔下吊针赶来的任瑞华、王淑凝等“病号”,更让活动多了一份感动,当张松茂、徐亚凤夫妇将景东陶瓷集团的10万元捐款“支票”捐给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时,镁光灯闪出了这次活动的高潮。

据景德镇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余志华介绍,本次创作笔会与捐款活动总结过去多次为汶川、玉树、舟曲灾区举行赈灾义捐义画活动的经验,采取捐款直接由慈善总会对接、作品由华艺公司整体拍卖后移交慈善总会的方式进行,使义捐义画活动更公开、更透明。

自2008年以来,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景德镇7·15相继发生特大灾害,市文联总是在第一时间,倡议发动和组织艺术家行动起来义捐义画,组织大型赈灾笔会,反响强烈,影响广泛,充分展示了我市艺术家真挚的情感、美丽的心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景德镇市文联的引导下,在全市文艺家的大力支持下,景德镇市文艺家关爱社会、回报社会、弘扬大爱的良好风气已然形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