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展出抗日名将陈克非遗物 子女无偿捐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出的将军遗物。记者庄小龙 摄

  陈克非将军遗物63年后跨越海峡在母校展出

  (记者罗桦琳 实习生陈文标)时隔63年,抗日名将陈克非将军的四十余件遗物跨越海峡,从台湾回到陈克非的母校——广州黄埔军校。昨日,“一片丹心照汗青——抗日名将陈克非将军文物特展”在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开展。据悉,本次展出的20余件遗物及照片均由陈克非的五个子女无偿捐赠。这些展品记录了陈克非金戈铁马的一生,也展示了一个颠沛流离的家庭故事。

  弃文从武 立下赫赫战功

  陈克非生于浙江天台一个富商之家。1925年,陈克非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五期政治科学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陆军第一军第九师某团任连级政治干部。

  陈克非不安于只担当“文官”,再三恳求带兵打仗,甚至表示“只要能带兵打仗,宁愿当排长”。在其师长蒋鼎文的支持下,他开始了戎马生涯。

  1938年至1943年,他率部多次与日军激战,率先打通中印公路,攻占缅甸边境小镇,与驻印新一军会师,立下“首功”。1944年末,他任中国远征军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及远征印缅抗战诸役,获得军队最高荣誉“飞虎旗”。

  “从本次展出的文物当中,可见陈克非在多场战役中所立下的屡屡战功。”黄埔军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边展示,一边告诉记者,陈克非将军的五个子女共向黄埔军校捐赠了四十余件遗物,经挑选后展出的有20余件,包括怀表、放大镜、陆军整编第九师第九旅司令部用笺、陈克非将军的军装上衣、陆军第二军司令部军用差假证、陆军第二军司令部军用证明书、第二军识别章、军需识别章、陈克非的冬大衣、陈克非司令官的金质匾额贺牌、陈克非的司令官章、陈克非的签名章、第二十兵团识别章等等。

  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文物除了反映陈克非金戈铁马的一生,其价值还在于填补了黄埔军校博物馆关于近代中国军队服制演变、军队的规章制度及管理细节等方面文物的空白。

  率部起义 与妻儿分离

  在本次捐赠的物品中,也有不少遗物是属于陈可非的母亲及妻子的。令人感慨的是,这些遗物的捐赠者——陈克非的五个子女,对于这些遗物的故事却知之甚少。原因在于他们与父亲一直分隔两地。

  1949年,陈克非奉蒋介石之命镇守西南,官至第二十兵团中将司令官。为了让陈效忠国民党,蒋介石将他的老母和妻子儿女运往台湾作为人质。此后,陈克非毅然率国民党二十兵团1.2万官兵于四川郫县起义。

  据陈克新回忆,当时他们家在台湾吃得特别差,连衣服也是面粉袋改做的,“一年换来换去也就只有两套衣服。”

  尽管日子过得很苦,但陈家五兄妹并没有自暴自弃,五个孩子四个考上了著名的台湾大学,并且都具备海外留学经历。“我们有一个那么令我们骄傲的父亲和那么勤劳的母亲,我们能不勤奋吗?”陈立新说。

  离开中国内地的时候,五兄妹和母亲马如君偷偷把父亲的物品带上了飞机。据陈克非的三儿子陈立树回忆,当时的成都机场审查很严,五兄妹和母亲马如君将它们分批装在小行李箱里,瞒着工作人员带了上去。

  “虽然有不舍,但还是希望这些遗物能够找到最佳归属。”陈克非的二儿子陈立家说,“留给世人观看,比放在家里有价值。”

【编辑:刘欢】
auto">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