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台保护新条例 疑似历史建筑也要保护

  眼下,高楼大厦在不断立起,而那些古老的建筑物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它的意义是什么?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房子就像是散落在这座城市中的珍珠。在旧城改造中,一不小心那些珍珠就被当作沙砾湮没于漫漫沙尘中。”日前,杭州市法制办向社会公布《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对拆迁中疑似“历史建筑”先予保护,不再“鼓励购买或租用历史建筑”,对擅拆历史建筑者最高罚款50万元。

  记者近日从杭州市法制办了解到,此次出台《保护条例》,是从法律的高度规范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拆迁中的疑似历史建筑先予保护条款,在全国各地并不多见,本次条例属于新的尝试。

  近年来,因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出现随意拆迁“历史建筑”的消息不断,其中不乏像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那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负责起草条例的市房管局法规处负责人介绍,《保护条例》中新设了“先予保护”: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发现可能(疑似)有保护价值的其他建筑时,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立即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及时向建设单位或所有权人、使用人等发出暂停建设活动通知。“过度的房地产开发、轻率的老房子拆迁,给许多城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先予保护’就是希望动用更多的力量来监督,不让老房子和建筑物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建筑专家表示,《保护条例》将原有的“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或租用历史建筑”内容删去,而是改为“鼓励各种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助、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比较好。“过去许多老房子被改造成咖啡吧、旅馆等商业用,结果整个建筑内部掏空,只留了一张皮,现在商业租用越来越谨慎。另外有一些房子年久失修、火灾隐患严重、基础设施匮乏,需要尽快集合各种力量进行抢救性保护。”

  不过,50万元的最高罚款限额也引起了网友的广泛争议。网友们纷纷翻出老条例:我国200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历史建筑从性质上讲,也属于文物的范畴。于是,各地起草的地方性条例,很难突破50万元罚款的上限。有不少网友直言:“区区50万,能吓退不差钱的房地产商?”“能用钱解决的就不是大问题。在此问题上,刑事处罚或许才更具威慑力。”大家纷纷献言,罚款50万元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大家自觉地加入到保护历史建筑的队伍中来,保住我们的根。

  新的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更多的是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杭州建筑的思考:城市不应“千篇一律”,对于城市遗产的认识,不应该再仅仅看作是一种保护,而应看作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特色的资源。

  杭州每一处都应该不一样,每一幢房子都应该争相斗妍,这就是城市特色的多样性——可以采取多种模式进行保护。比如靠功能置换吸收社会资金,也可采取新老建筑结合的方式;可以把新建筑放到旧建筑的地下,或者将新建筑放到旧建筑的内部。卢浮宫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我们的规划部门,应鼓励多种模式的创新,城市需要“非匀质”的效果。

  数百年后,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还在说话。

  记者 刘慧 通讯员 张鸯

【编辑:刘欢】
auto">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