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史档案申遗

8月14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工作再次启动,这次“申遗”的5组档案分为纸质、照片和胶片三类。其中,由当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实景的原始胶片和摄影机,是5组档案中的唯一第三方旁证。

这次“申遗”的5组珍贵档案在2010年时就已选定,而且已被列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5组档案分别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的京字第一号证据的16幅日军暴行的照片;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女士记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记;原国民政府国防部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档案;南京市档案馆珍藏的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东门纪念馆)珍藏的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实景的原始胶片及摄影机。

“在近些年的研究当中,第三方证据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出来,其中,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实景的16毫米电影胶片母片及摄影机就是这种类型的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员郭必强称:“由日方和中方提供的证据,虽然很重要,但由战争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的资料会让证据显得更加全面。”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是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他与德国友人约翰 拉贝等共同筹设了南京国际安全区,救助了20万以上的南京难民。

这段拍摄于1937年到1938年之间的影像,是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长度达105分钟的日军烧杀淫掠的血腥场面。1938年初,这部影像在上海美国租界经柯达公司剪辑为15分钟,胶片中的近百个画面被翻拍成照片。其中有10幅刊登在1938年5月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上,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与关注。

作为留存至今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母片加上其3套拷贝共有4套,其中母片由马吉的儿子捐赠给了南京江东门纪念馆。当年另外3套拷贝,其中一套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日本人带回到东京,在东京的大使馆内放映;还有一套被带到欧洲去放映;最后一套则是在中国国内进行放映。但是,这三个拷贝已不知所终,目前仅存于世的就是约翰 马吉保存的这套胶片母片。

“这个能让世界看到1937年南京所遭受的苦难的影片,不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仇恨。就像这次‘申遗’的目的一样,是让全世界人民对当时的历史有真实的认识,从而更加珍视现在的和平,远离战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员郭必强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