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民营博物馆热潮过后:商业喧宾夺主
文o本刊特约记者 邱 强
喊出了“打造博物馆之都”口号的洛阳,虽然其民办博物馆通过审批和开发总数均居全省首位,但大多博物馆只从单一展览、展品推广的角度出发,缺乏立体商业覆盖网络,缺乏多样性的商业形态,“以商养馆”之道渐渐异化成了“以馆养商”。
太平盛世看收藏,河洛宝物天下扬。
十三朝古都洛阳自古便是文化繁盛之地,在历史长河之中披沙拣金,文物收藏内蕴深厚,长盛不衰,与西安、北京一起,被公认为国内三大文物聚集地。据专家估测,洛阳长年涉足文物收藏与交易的人数在10万左右。
此外,洛阳各类馆藏文物已达40余万件,民间收藏之风由来已久,拥有丰富藏品的个人收藏家不在少数。但由于缺少平台、政策限制等原因,海量的民间收藏一直处于一种隐而不彰的“未激活”状态,难以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公共资源。
打造博物馆之都
近年来,洛阳市政府开始着力推进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洛阳市的文化名片。从2010年11月正式启动民营博物馆筹建工作以来,洛阳市已有11家民营博物馆通过河南省文物局审批,2012年4月牡丹花会期间,三彩艺术、河洛石文化、爱心书法、牡丹瓷等8家民营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宾,另外还有5家正在积极申报中。目前,洛阳民办博物馆通过审批和开发总数均居全省首位。在对外宣传中,洛阳也高调地喊出了“打造博物馆之都”的口号。
在洛阳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看来,民营博物馆是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洛阳作为千年帝都和全国文物一大宝地,没有一批正规的民营博物馆是不正常的,也是极大的憾事。
对于洛阳民营博物馆的勃起之因,一位通晓内情的专家曾做过较为全面的评述:“盛世收藏,布局展示是其一。政策放开,补充国有是其二。企业发展,打造博物是其三。领导作秀,舆论先行是其四。”
按照预想,在政府主导之下,提倡“以商养馆”的民营博物馆的创办应拉动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形成一个辐射较为广泛的商业、文化联动机制。此次洛阳民营博物馆热潮离不开产业支撑,地产商、动漫公司、文化集团等各种资本力量介入其中,一派欣欣向荣之貌。
纵观全国,从马未都先生1996年建立第一座民营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微博)开始,民营博物馆已经走过了18年的风雨历程。截至2010年上半年,在各级文物部门注册的中国民营博物馆总数为386个,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3.3%,成为中国博物馆体系中的“生力军”。但由于资金、政策等诸多原因,众多的民营博物馆在发展中举步维艰,甚至面临倒闭的尴尬境地。而此次蓬勃发展的洛阳民间博物馆走的是“以产业养博物馆、以博物馆提升产业”的路子。这种模式是否能为民营博物馆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实地走访了洛阳的多家民营博物馆,却发现“以商养馆”的经在很多地方被念歪了,商业喧宾夺主,博物馆名存实亡。
变味儿的民营博物馆
由茗石轩会所改建而成,开业短短3个月时间,号称“集餐饮与博物馆为一体”的河洛石博物馆已经竖起了“非会员谢绝参观”的牌子,回归高档会所的业态,博物馆成了一张名不副实的“画皮”。在记者询问并准备拍照时,门口的保安迅速将牌子收起并锁上了大门。
与之类似,中国最古老的驿站,展示千年驿站文化变迁的周南驿博物馆已经成了一座“只能吃的博物馆”。当记者要求进入参观时,门外的保安声称中午和晚上是顾客用餐时间谢绝参观。而当记者在下午3时得以进入时,却被里面的服务员告知只有中午和晚上的营业时间才对外开放。如此自相矛盾的说辞让人不禁怀疑所谓的“博物馆”如今已经变成了招揽顾客、装点门面的一个噱头。
在洛龙区安乐牡丹宫的洛阳牡丹瓷博物馆,记者发现这里几乎已经成了牡丹瓷工艺品厂的展览陈列室,据讲解员介绍,这里一般用来接待省市领导和公司客户,后院就是工艺品生产基地,可以方便客户就近参观选购。而前来参观的普通游客则屈指可数,记者在其游客登记簿上看到,平均一天还不到一名游客。
三彩艺术博物馆由工艺美术大师、三彩釉画的发明人郭爱和创办,位于洛阳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丽景门内,楼下就是三彩釉画工艺品销售中心,来自韩国、日本的旅游团蜂拥而至抢购纪念品。而位于二楼的博物馆则显得清静落寞,半个小时内无一人光顾。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博物馆,不如说是个人成就展览中心。据讲解员介绍,这里的展品都有价格,可以随时接受个人或团体的定制。“一楼的商品都只是工艺品,而这里的展品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品”,而这里的“艺术品”自然价值不菲,比如一个多宝阁屏风的定制价格高达10万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这几家“铜臭味盖过文化味”的博物馆,其他几家较为纯粹的民营博物馆生存状况都不容乐观。比如,爱心书法博物馆开门不到半年就因为租金昂贵、位置偏僻等原因面临搬迁。而毗邻而居的围棋博物馆则一直处于“内部整修”状态,不接待游客参观。
“麻雀战”不如“生态圈”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洛阳大学文物专业客座教授赵跟喜。
“如果发展可以发展100家,但是有点华而不实,不应该全部是这个样子。”
作为参与民营博物馆论证、规划的专家组负责人,赵跟喜在参与过程中发现许多不良风气,主动退出了专家小组。对于洛阳民营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直言不讳:“民营博物馆的发展没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和操作方法,政府如何为民营博物馆开放政策、提供条件、提供场所、争取资金来扶持它们的发展,并不是成立了博物馆、作了秀,就任其自生自灭。现在成立的博物馆有些已经面临着垮台的局面。”
“应该由政府来策划、民营来操作,建一个‘领袖型’的博物馆,比如丝绸之路博物馆,四大发明博物馆,然后众星捧月,由众多的个人博物馆来打造‘博物馆之都’,成为一道文化风景。 但是纯粹搞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麻雀博物馆’,意义就不大了。”
很显然,一拥而上的洛阳民营博物馆似乎走上了一条歧路,不仅未能为民营博物馆趟出一条“生路”,反倒应该向其他城市取经。在同为千年古都的西安,以丝路风情和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大唐西市博物馆,已经成了西安古城的新兴旅游胜地和游客云集之处,每日接待游客上万人,每年上缴利税5亿~6亿元,成为民营资本助力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典范。
在采访中,洛阳民俗博物馆副馆长田国杰也对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成功赞不绝口。在他看来,大唐西市成功的秘诀在于“以商养馆、以馆兴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驱动”——通过博物馆建设以及举办春节文化庙会、文化遗产节和彩绘丝路等活动聚集人气、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刺激文化旅游、会展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区域交通、旅游、餐饮、宾馆等行业的稳步前进,成功打造出一个辐射广泛、以文化为中心的商业生态圈。而相比之下,洛阳民间博物馆只从单一展览、展品推广的角度出发,缺乏立体商业覆盖网络,缺乏多样性的商业形态,“以商养馆”之道就很容易异化成“以馆养商”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