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花梨何必纠结名称
以前,关于某种不知名的新木材的命名也曾在行业内引起争议,但均无太大声势,小打小闹,因此也没产生太大影响,抱怨者牢骚过后,既无人喝彩,也无人“抛砖头”,如此一来,自觉无趣,便也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但是,最近关于一种新木材的名称行业内争论不断,参与者众多,专家学者、业内资深人士、生产者、爱好者、消费者、收藏家们,无不粉墨登场,各持一说,更有激烈者大打口水战,对此“圈内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这场历时久长的论战,仍无息事之意,真让人颇感意外。
这种新木材就是大叶黄花梨,也有叫“大叶黄”的。其原产地为印度尼西亚,是蔚林木业公司海外子公司采矿掘山时,于富含金矿的山间发现的。至今没有人知道它的学名,当地人叫它“铁木”,意思是很硬的木头。由于这种木材无论是颜色、花纹,还是硬度、油性等品性都酷似我国名贵木材黄花梨(只是没有黄花梨那种“降香”,但也没有别的味道),所以,开发商把其运回国内后就给其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大叶黄花梨。
没想到就是这个名字,引出了一场轩然大波,表面上看,有识之士似乎对社会上广泛使用大叶黄花梨这一俗称表示不满,呼吁社会对各种木材均要使用
“规范名称”,即学名,唯有如此方显严谨,才够专业;但其实质却主要是对那些所谓“攀龙附凤”的行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在给新木材或不知名木材冠名上,刻意以紫檀、黄花梨等珍惜木材之名做后缀,实难摆脱故意与珍惜木材套近乎,以其名迷惑消费者,扰乱市场之嫌,因而坚持要大叶黄花梨改名。
尽管也有业内资深人士发文解释并不是要人云亦云地使用“大叶黄”这一俗称,而是其学名至今尚无定论(国家顶级木材鉴定机构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因找不出比对样本,目前无法给出结论)。“身份”都没办法确定,又哪来的“真名实姓”,可上市的东西,总要有个称谓,方好交易,此时取个什么名字又有何关系呢,待鉴定结论出来,该叫它什么就叫什么,那时再改也来得及啊。况且“大叶黄”还只是个俗称,跟“小名”无异,所以,即便“大名”有了,二者也不冲突。但“规范派”大都还是不依不饶,气愤难消。
依我浅见,其实大可不必在木材名称上纠结。纵使商家有借黄花梨之名炒作之嫌,但只要木材本身质量上乘,叫什么名字又有何大碍呢,况且谁也不能否认,“大叶黄”这个名字确实好听、好记、响亮、雅致,朗朗上口。
此外,当初被尊为贵木,被人们热捧的黄花梨、紫檀等没有遭遇这样的“起名风波”,原因当然是其名称具有独创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发现紫檀、黄花梨时,之前并没有材质与之相类似的木种被发现,其没有可参照的树种,名称上自然无法与他物相联系。而大叶黄花梨则不同,其面世较晚,材质、品相等又与传世已久的黄花梨惊人相像,加之鉴定机构给出的可作为“未来黄花梨的替代品”的评鉴,称之为大叶黄花梨一方面传递了与黄花梨相近的信息,另一方面前面加上“大叶”二字,也清楚地表达了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花梨。正如,我国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们在创立了自己的表演风格、流派后,有后起之秀沿袭他们的风格,在表演、韵味、技巧等方面继承他们的精髓,让人一看到他们的表演,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之前的某个著名表演艺术家,此时人们也会将他们二者联系起来,称后来者为“小×××”。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白玉霜和小白玉霜,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和小严凤英(五朵金花中的马兰因其唱腔、表演、台风等酷似严凤英,因此被誉为小严凤英)等,尽管他们在名称上仅有细微差别,但谁也不会把小白玉霜当成是白玉霜。人名不会弄错,木材名也一样,任何时候也不要低估消费者对于名称的辨别能力。但如果少数不良商家“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名的也就不好说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