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物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

  7月31日至8月2日,山东省文物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读书会。这次读书会,是省文物局党组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省委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也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的工作研讨和动员会。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代表局党组作了中心发言,局党组成员出席会议,局机关各处处长,省直文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一、会议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迎接党的十八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会议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姜异康、姜大明同志的重要讲话,对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做好今后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作了安排部署。与会同志一致表示,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增强宏观意识和大局观念,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要求上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会议深入学习了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新目标、新任务,进一步坚定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文物事业发展新局面、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历史责任。会议认为,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十年来文物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工作举措,尤其是确立了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次文物保护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刚刚结束的省文物保护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以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文物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实现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新跨越。这是对全省文博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会议要求,全省文博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中心任务抓实抓好,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紧紧抓住文物事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乘势而上,争创一流,努力实现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新跨越,为文化遗产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会议回顾总结了省文物局整合组建一年来的工作。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省文物局、省直文博单位以良好的思想作风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拼搏创新,争创一流,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成绩喜人,亮点频现。大遗址保护及重点项目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曲阜片区暨山东省文物保护88项重点工程集中开工;积极推进大运河申遗和齐长城保护,适时提出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齐长城自然文化风景带”目标;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考古发掘连年获得重大发现;“山东博物馆效应”持续显现,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又上新台阶;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第二届尼山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文物对外交流卓有成效,文物宣传积极正面;省文物局整合组建工作全面完成,队伍建设取得实效,实现了“两融合,共促进”;省直文博单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文物工作是在历史欠账较多、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文物大省的地位相比、与党和人民对文物工作的新期待相比,还不完全适应,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随着文物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工作日益繁重与队伍偏小、人才短缺的矛盾;文物保护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发利用的矛盾;大遗址保护和重点文保项目的全面展开,与项目规划滞后、缺少具备资质施工及监理单位的矛盾等等。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既要看到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坚定信心,又要认真对待、及时研究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文物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会议围绕“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新跨越”这一主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确定了今后工作思路。会议提出,要按照做好新时期我省文物工作总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以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为主题,以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为使命,以人民群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为宗旨,牢牢把握“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推进,努力实现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新跨越。
  在工作理念和思路上,会议认真总结前段工作经验,提出“四个转变和创新”:一是保护的目的,从抢救维修扩展到科学利用,即不但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要发挥文化遗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保护的范围,从重点保护古建筑、古遗址和古墓葬扩展到全面保护乡土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等;三是保护的外延,从文物本体扩展到了周边环境,即不但要保护文物本身,还要保护与遗产相关联的历史风貌、文化空间和生态环境;四是保护的内容,从文物扩展到文化遗产,既要保护物质形态的文物,也要保护非物质形态的遗产。
  五、会议提出,要创新突破,抓重点、抓亮点,开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新局面。会议认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始终是发展的首要问题。要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重做好“四抓”。一是抓项目,围绕实施“七区两带”片区发展战略,把曲阜片区和88个项目尤其是规划建设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实施国家、省重点项目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着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工作新突破。二是抓基础,搞好大运河保护申遗和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保护,打造知名遗产地标志性品牌,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推进公布全国第七批和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促进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抓机制,进一步完善省文物保护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和运行机制,着力推动各级文物保护和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格局。四是抓服务,完善全省博物馆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教育和服务水平,加大文物宣传工作力度,使文物保护真正成为民生和民心工程。
  六、会议安排了当前的重点工作。会议要求,要对照年初制定的2012年工作要点及工作分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自我加压,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创造性工作,争创一流成绩。一是把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会议作为中心工作抓实抓好。在全省文博系统掀起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拟向省政府常务会议作专题汇报,拟筹备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表彰一批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和工作者;拟出台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会议精神,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筹备成立“山东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二是大力推进大遗址保护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强力推进已经集中开工的88个文物保护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曲阜片区建设;推动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已批项目尽快实施;着力推进大运河山东段保护和申遗,迎接9月份国内专家组的检查验收;着力实施齐长城保护和展示工程;推动公布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试点工作。三是抓好文物保护项目申报、立项、经费争取等工作。加快保护规划编制,抓好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项目的申报、立项、经费争取,抓好省文物保护和大遗址保护项目的审批;建立今后三年大遗址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库;研究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四是做好依法行政和文物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山东省运河遗产保护办法》和《文物监管品市场监管办法》;贯彻落实省政府“行政程序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机关;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我省管辖陆地、海域内文化遗产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开展打击文物走私专项行动,深化联合工作机制,推进打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五是着力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开展一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重点抓好山东博物馆申报一级馆工作;推动建设山东省数字化博物馆;筹备召开全省促进行业和民办博物馆发展会议,制定促进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发展办法;筹备成立山东文物修复中心。六是做好考古工作。建立健全考古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修改完善《山东省考古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监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和《山东省考古勘探资格认定暂行办法》,抓好各项考古发掘项目证照申报,开展2012年度山东省考古发掘资质和领队资格报名人员报名工作;做好定陶汉墓和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筹备成立山东水下考古中心,成立山东海岱文化遗产保护咨询服务中心。七是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和尼山论坛工作。筹备召开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继续抓好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实施;完成专题片《儒出东方》的拍摄;做好第二届尼山论坛后续工作。
  会议要求,全省文博系统要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上下功夫,在强化责任、恪尽职守上下功夫,从基础做起,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以优良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全面推进新时期文物工作,努力实现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新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山东省文物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