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与创作》展在韶山开展

  本报湘潭讯(记者 刘炬 通讯员 彭艳)鲁迅使用过的“金不换”毛笔及砚墨、鲁迅使用的印章和常用的笺纸、瞿秋白夫人杨之华赠送给鲁迅的玉石狐狸镇纸……一件件珍贵的物品,折射出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昨日,由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共同举办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在韶山开展。整个览展到8月31日止,为期一个月。据介绍,此次展览对湖南尤其是长株潭地区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将带来良好的助益。

  毛泽东和鲁迅都是中国二十世纪的伟人,他们虽从未谋面,但彼此有着深刻的了解。鲁迅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做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示了由衷的敬佩,曾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不但发了贺电,而且,通过给毛泽东赠送书籍和礼物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敬意。毛泽东一生喜欢读鲁迅的书,他说:“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在他看来,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和剖析是最为深刻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毛主席曾经亲笔手书,并奉为全党的座右铭。毛主席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在韶山的举行,是两位伟人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汇。

  以《狂人日记》为发端,鲁迅以中国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文坛上。他一生著述近千万字,用他的一支“金不换”笔,活化出现代中国人的灵魂。鲁迅的作品,一直以来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范本。《鲁迅生平与创作》展览,共展出鲁迅相关文物、手稿28件,图片资料300余幅,丰富翔实的资料对其作品进行了形象的诠释。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