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召开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月2日,陕西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在宝鸡召开。这是继7月13日在省文物局直属系统处级以上干部传达学习后,在全省范围内更大规模地掀起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荣传达了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重点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的贺信,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之后进行了座谈交谈。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云辉主持了会议。

  8月2日,陕西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在宝鸡召开。这是既7月13日,陕西省文物局召开直属系统处级以上干部传达学习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后,再次召开座谈会,传达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会上,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荣传达了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重点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的贺信,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之后进行了座谈交谈。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云辉主持了会议。

  赵荣在传达时强调,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阶段,在全面推动文物事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议全面总结了十年来文物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高度评价了文物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特殊优势和重要地位,深刻分析了文物工作特点规律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提出了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会议为今后我省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令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赵荣指出,全省文物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要认真学习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制定学习计划,学深学透,迅速兴起学习热潮。要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要学以致用,狠抓落实,结合陕西文物工作实际,按照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强一美一富”文化强省的目标,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创陕西文物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胜利召开。

  刘云辉在主持会议时就下一步的工作强调了三点:一是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意义。这次座谈会既是传达学习、座谈交流的会议,也是部署任务、安排工作的会议,这对于积极推进我省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要深刻领会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文物工作的主要任务。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在充分利用中促进保护、推动发展。落实文物保护责任,推进文物保护重点工作,切实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更多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惠及民生。三是要统筹兼顾,努力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围绕项目做工作,抓紧安排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抓紧做好申遗、博物馆评定等工作。进一步防止自然灾害对文物的损坏。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切实把“十二五”时期各项文物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部分地市文物局长围绕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座谈交流。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向德在发言中表示,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大遗址保护工作以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进入关键期,西安市文物部门将以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全面加强各项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推进全市文物事业快速发展。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局长任周方在发言中谈到,要紧密结合宝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宝鸡文物在陕西和北京展览的筹备工作。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局长高春毅在发言中说,咸阳要重点围绕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秦咸阳城遗址公园建设步伐。铜川市文物旅游局局长惠善利在发言谈到,要进一步整合文物资源,打造以红色旅游、文物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文物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科学发展的目标。汉中市文物旅游局局长杨明全发言时说,要依靠两汉三国历史文物资源,推动富有特色的文物旅游景点建设;要进一步摸清家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贡献力量。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局长杨海波在发言表示,要发挥移民文化特色,积极建设生态博物馆、安康市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推动安康文物工作再上台阶。

  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周魁英出席了会议,省局机关相关处室的领导、各地市(区)文物局长参加了会议。 (陕西省文物局 范仲兴)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