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雄山遗址发现50枚钤印封泥

器物修复人员在修复出土陶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器物修复人员在修复出土陶器。 形状罕见的出土陶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形状罕见的出土陶器。

  (记者 叶仕欣 通讯员 万自明、廖伟军)昨日,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向媒体通报,五华狮雄山建筑遗址挖掘现场近日发现西汉时期墓葬,为整个粤东地区首次发现。同时,被列入我省首批八大遗址之一的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工作昨日正式启动。

  发现近50枚钤印封泥

  记者昨日在狮雄山建筑遗址发掘现场看到,考古工作已接近尾声,考古人员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发掘。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出土器物的修复和整理,狮雄山建筑遗址的历史、文化、科研、旅游等方面的重大价值不断凸现。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近期狮雄山考古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狮雄山遗址发现了将近50枚的钤印封泥,如此多的钤印封泥在一个遗址中出土,这在岭南地区尚属首次;二是遗址中发现了20余种炭化植物种子,中国科学院的几位专家已于7月4日到发掘现场提取样本进行研究,将对其年代、土壤、环境进行测试;三是在遗址东南名为鹧鸪山的地点,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墓葬,这在整个粤东地区是首次发现,其年代初步判断与狮雄山上所出器物的年代大体一致。

  年底将出法规性保护规划

  据介绍,作为我省率先启动的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工作,目前主要做的是搜集资料和修复出土器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研究中心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工作人员已进驻五华县及狮雄山建筑遗址挖掘现场,广泛收集编制狮雄山遗址保护规划所需的资料,包括规划部门文件、遗址相关资料、地方文献、可移动文物、遗址介绍说明等。预计今年底前将做出法规性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同时,省考古研究所负责器物修复的工作人员也于6月19日从遗址挖掘现场移师五华县博物馆,修复、整理出土器物,至昨日已修复各类珍贵文物10多件。

  负责修复工作的柯传伦告诉记者,由于此次发掘出土的很多器物十分罕见,所以狮雄山遗址出土器物的修复和整理工作结果将让人非常振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