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博物馆沙俄沉船保护遇难题

王正佳展示2008年制作的沙俄沉船修复设计图 本报记者 闻英奇 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正佳展示2008年制作的沙俄沉船修复设计图 本报记者 闻英奇 摄

  新闻回放

  盘锦一艘“勇敢号”沙俄沉船,它比泰坦尼克号至少要大8岁。在日俄战争中悍然侵入渤海,与日本战败后误入辽河沉没。1994年被打捞上岸后,被确认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曾是中国发掘的最为完整的外国军舰。

  这艘军舰,18年来一直被弃置在盘锦,船体已经坍塌,几乎失去原形。

  首次报道题目:《沙俄百岁战船正在盘锦“沉睡”》

  晨报讯(记者 闻英奇)面临高温、潮湿的环境,沙俄沉船何时才能有个家?

  盘锦没有博物馆,也就没有了适合沙俄沉船存放展示的场所。目前,国家二级文物盘锦沙俄沉船只能继续存放在简易房中。

  市民希望重新见到沙俄沉船

  昨日,本报关于沙俄沉船的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关注。王先生说,他是土生土长的盘锦人,上中学时知道沙俄沉船被放置到湖滨公园内,每次到公园游玩都会到沉船处看看。

  “当时的沉船也没有什么防护措施,那时有很多孩子都会上船玩耍,最初大船还保留着原貌,像新的一样。也正是缺乏保护,大船底部的铜板和内部的部分金属被剥落偷走,在风吹日晒下,木质船体逐渐断裂,人们都知道这是文物,但没有人保护。”王先生说。

  王先生告诉记者,在六七年前大船终于有了遮风挡雨的简易房,也有了看护人员,大船才得到了实质的保护,但从此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真希望有一天市民能够重新见到大船。

  挖掘时期资金、人力有限

  据曾经参与沉船挖掘工作的文管办工作人员介绍,2003年,时任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原省文化厅副厅长顾玉才,省文物局局长辛占山和省近现代考古专家杨景华签字批准盘锦沙俄沉船为国家二级文物,并申报国家一级文物,但由于经费等原因上级鉴定专家没有到过盘锦对沉船进行鉴定。

  目前沉船保护存在问题,起因在1994年前,大洼县某建筑公司李姓负责人与盘锦市文化局签约为期10年的挖掘、保护及展出沉船的协议。随后古城子当地政府与市文化局相继退出挖掘工作,导致此后沉船保护不力,历时多年渐渐损毁。由于相关领导的更换,有些文件已经无从查起。

  李姓负责人现在仍挂职大洼县某单位的党委书记,科级干部。在去年冬天,他拿到省里相关部门的批文,前往盘山县古城子继续对沉船进行挖掘,市文管办前往监督,但一无所获。

  据知情人士介绍,沙俄沉船保护不力也因挖掘时期为盘锦建市初期,资金、人力有限,导致规划始终停留在纸面上。

  政府规划中提到要完成修复

  盘锦市政府网站在今年5月底发布的《盘锦市社会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切实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沙俄沉船”和“小红楼”、“小白楼”的修复。

  据盘锦市文广局文博科王正佳科长介绍,关于沙俄沉船的修复,曾经向省文物保护部门打过报告,省里也向国家文物部门咨询过,得到的回复是对于文物类的物品是不允许修复的。

  盘锦市文化局曾在2008年向上级部门打过报告,并找到大连古建设计了修复图纸,按照当时的预算最终修复的费用为126.96万元。

  “当时沙俄沉船保存得相对好些,但是上级部门没有批准,修复工作就此搁浅。”王正佳说。

  王正佳负责的工作就是在盘锦筹建博物馆,“从相关部门对博物馆立项至今的10年间几经沉浮,至今盘锦也没有一座能够符合规格的博物馆。”

  王正佳告诉记者,目前沙俄沉船存放的地点为泥滩地,潮湿不利于沉船保护。如果当时能够在挖掘地就地进行保护,情况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损毁得如此严重。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