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花梨:掀起你的盖头来

最近,有两种木料炒得挺火,一种是金丝楠,另一种是大叶黄花梨,简称:“大叶黄”。金丝楠这种材料没什么悬念,中国人对他早已熟悉。而大叶黄花梨则不然,在木料辞典中,找不到这个名字的身影。

这使人想到其他的一些材料,比如卢氏黑黄檀,就是俗称的大叶紫檀。当初它刚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时候,有人把它当紫檀,即檀香紫檀。后被证实它实则是卢氏黑黄檀,属黑酸枝类。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个“大叶紫檀”的名字,把真正的檀香紫檀冠之以“小叶紫檀”,这样一来这二者就成了兄弟,似乎它真就是紫檀中的一种了。

这种情形其实并不鲜见,象所谓的“非洲黄花梨”,其实它就是花梨木的一种,与真正的黄花梨扯不上一点关系。

“大叶紫檀”也好,“非洲黄花梨”也罢,他其实都有真正的户口名称,之所以有了这样一个俗称,其实是为了“攀亲”想沾点“皇家”血统而已。这就说道“大叶黄”了,卖家张口闭口“大叶黄花梨”可就绝口不提它的户口名,这一点本人不大赞同。我们都能理解卖家的意图,攀个高枝儿也无可厚非,但在笔者看来,说出它的真名实性也未尝不可,材料在那摆着,是好是差,大家看得清楚,至于叫什么名字,其实并不重要。你叫它“黄花梨”,它未必就好;你不叫它“黄花梨”,它也未必就差。还有一点笔者也不大赞同,那就是北京的那本出刊近10年的红木杂志,我们知道,它是一本治学严谨的专业杂志,最受行业拥戴,本人也很喜欢它。但在说到这个树种时,它也使用了“大叶黄花梨”这个不规范的名称,就似乎有点不妥当了。如果是对一些大众媒体而言,“不规范”有情可原。但对它,我们一直寄希望它能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继续保持严谨的态度。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