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观点】莫让北京城墙的悲剧重演

 日前,有文保志愿者在网上发布消息,称明清时期通州古城东城门及瓮城遗址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被发现,因为地处规划中的通州新城核心区,该遗址将面临“切割搬走”的命运。

随后,北京市文物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期在通州运河核心区开发和轨道交通建设中,发现了通州城墙及瓮城遗址,市文物部门组织考古研究单位进行了考古发掘”。对于外界关心的遗址保护问题,北京市文物局表示,该遗址“拟于原址进行展示”,具体保护方案正在协调编制中。

事实上,通州明清城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京城墙的拆除。当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多次疾呼:“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割掉我的一层皮”。 其间,有过反对,有过争论。但不久,在错误认识的主导下,北京城墙不断为交通建设让路,直至最后全部拆除。随着时光流逝,北京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城门城墙也在渐渐消失。但直到现在,人们谈及北京的城墙时,回忆中不免带有几分黯然和惋惜。

步入新世纪,北京市政府决定修复城墙,并于2001年开始建设明城墙遗址公园的一期工程,当时迁出2600余户居民,拆除各类建筑6000余间,同时铺设绿地12万平方米。费力之大,投入之多,明显已超越了当年拆除城墙的成本。同时,尽管修复城墙的城砖很多就是当年从城墙上拆除的老砖,但此时的城墙俨然已成为了半真半假的“复制品”,明清时期修筑城墙的工艺技术、处理方式、粘合材料则永远不会再现。而且,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修复的北京城墙说新不新,说旧不旧,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在这里看不到丝毫的影子。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标志,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薪火,凝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感。在发现通州明清城址的事件披露之后,北京市文物部门非常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做了说明,并就遗址将来的保护方案做了安排,使关心通州古城的人们不再为可能发生的“切割搬走”而担忧。作为关心通州古城的一员,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协调好区域发展与城墙遗址保护的关系,妥善做好工程与遗址保护的关系,全力做好遗址保护工作,使北京城墙的悲剧不再发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