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武县直谷村石佛造像科技保护修复”通过验收

  7月14日,陕西文物局组织文物保护专家,在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对咸阳市文物保中心关于长武县直谷村出土北魏石刻佛造像文物保护项目进行了检查和验收。通过听取项目结项报告,项目组答辩,项目结项验收;会议在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召开。
  咸阳作为闻名世界的第一封建帝都和十三朝古都的京畿要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4处,馆藏文物5万余件。时间跨度长,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许多典型文物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史》等历史、考古、美术著作或学科教研专著。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陕西省首批可移动文物修复二级资质。建立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俑博物馆)——咸阳工作站”,培养了一批文物保护修复人才,依托基地工作站,咸阳市文保中心重点实施完成了永寿县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中心库藏陶质文物的保护修复项目,顺陵下水管道保护修复项目,2011年并远扑新疆完成了新疆库木吐喇56、50、45等5个洞窟的抢救性保护修复。同时积极实施国家文物局批准唐墓壁画的保护项目,
  2009年12月,文保中心受长武县博物馆委托,中心技术人员到长武县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编制了《长武县直谷村出土北魏石刻佛造像保护修复方案》并上报陕西省文物局。2010年5月28日,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论证,并批准通过该方案。2011年4月开始,技术人员针对这24件石刻佛造像存在的不同病害和问题,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资料查阅,并制定了具体的修复实施方案。通过绘制线描图、病害图、材质颜料分析、红外和紫外照相;清洗、脱盐、加固、彩绘保护、粘接、补配等工艺,是这批艺术价值极高的文物重新焕发活力,重新体现出它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而且在这次修复中,不断有新的工艺改进,如在修复残菩萨立像时,不但采用三维立体扫描,还对补配部分采用佛造像原产地石料做成一个随时可以拆卸的“活体”。这样即达到修复过程中的最小干预原则,又可以使文物保持整体性。
  这次验收长武县直谷村出土北魏石刻佛造像共24件。来自陕西文物保护届专家听取了工作汇报,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一致认为项目进展良好,咸阳文保中心对这批石刻佛造像的保护工作科学规范,符合文物保护修复的理念和原则,很好的完成了项目规定的任务。该项目采用国内比较成熟的保护技术和材料,技术路线合理,保护修复操作严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锻炼了保护修复队伍,为今后次类石刻文物的保护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与会专家建议对已修复文物定期观察维护,总结修复保护成果。同时还建议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落实成果转化,制定发展规划,争取有关部门更进一步的支持,为咸阳文物保护事业做更多更好的工作。(陕西省文物局 杨景龙)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