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坑口古钱币锈色解析(图)

铜质的古钱币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窖藏,会生锈,因而穿上花花绿绿的外衣,是为“锈色”。埋藏的地域不同、深浅不同,形成的锈色也各有特点,称之为“坑口”。东北地区因寒冷、干燥,常生一层较薄的绣,有些还露着铜色,南方地区因湿润多雨,形成的锈色比较鲜艳,但锈层也较厚。西溪坑位于杭州,有着南方坑口的艳丽,同时也有南方难见的“薄锈”特点,多呈通体浅绿或蓝色,纯净单一,已成为古钱收藏界“美锈”的典范,作为古钱币品相的一部分,好的锈色,自然、透彻,颜色鲜艳,分布均匀,也成就了古钱币的“霓裳羽衣”之美。

华夏古泉网,6月13、14(周三、四)晚8:00,“西溪泉韵”无底价专场,拍品展示:

http://www.hxgqw.com/hxgq/lpai/view.jsp?ID=2221

至正通宝折三背卯

至正通宝,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始铸,种类较多,铸造有粗、精两种,背蒙文干支的有寅、卯、辰、巳、午共五种,铸工精美。这枚至正通宝背卯,为折三型,保存非常完好,上有薄薄一层锈色,色如初春青草,为西溪坑典型特征,虽有一定的存世量,但仍为难得的收藏品种。

至正通宝折三背卯,华夏古泉网历史交易最高成交价:2010年9月7日,5250元。

http://www.hxgqw.com/hxgq/show/view.jsp

大中、洪武通宝折五背豫一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中、洪武通宝折五背豫一对

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均为元末明初朱元璋所铸,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因铸造形制、折值(甚至锈色)均一致,故常可配成“一对”。这一对背豫,为折五型,“豫”字为铸地,两枚不仅形制一致,且同为西溪坑,锈色明暗略有不同,文字清晰,保存完好,品相极美。

洪武通宝折五背豫,华夏古泉网历史交易最高成交价:2009年11月26日,7560元。

http://www.hxgqw.com/hxgq/show/view.jsp

大中通宝折五背豫,华夏古泉网历史交易最高成交价:2010年10月25日,7875元。

http://www.hxgqw.com/hxgq/show/view.jsp

徐天启折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天启折三

历史上有两次铸行“天启通宝”,第一次为元末起义军领袖徐寿辉铸,世称“徐天启”,第二次为明熹宗天启年间所铸,后者存世较多而前者稀少,历来为藏家所重。徐天启版式简单,有小平、折二、折三3种,均为楷书(折三尚有篆书者,为古泉名珍),铸工较精,存世稀少。这枚徐天启折三楷书,西溪坑,文字清晰,锈色均匀,品相极美。

徐天启折三大字大样,华夏古泉网历史交易最高成交价:2012年3月26日,42000元。

http://www.hxgqw.com/hxgq/show/view.jsp

宋元通宝背上云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元通宝背上云星

宋元通宝,宋太祖建隆(951年)年间铸,是北宋第一种铸币,非年号钱,铸量较多,有光背、背星月纹等多种版式。不同版别间存世多寡极为悬殊,背纹饰的以星、月文较为常见,市场价值不高,但背云星的则稀见。这枚宋元通宝背上云星,亦为西溪坑所出,云星标准、清晰,极为难得。

端平通宝母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端平通宝母钱

端平通宝,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年)铸,铜钱有小平、折五两种,尚有铁钱,端平折五钱有长平、短平两个版别,长平较少且铸造较精。这枚为端平通宝折五长平版母钱,书法妍丽,文字深峻,字口间无丝毫流铜,穿口干净,铸工极精,配上西溪锈色,完美阐释了中国古钱之美。

龙凤通宝折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凤通宝折二

龙凤通宝,元末起义军领袖韩林儿龙凤年间(1355-1366年)所铸。龙、凤二字因寓意吉祥多见于花钱,用于行用钱者仅此一例,加上铸工精美,存世稀少,历来受藏家青睐。龙凤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楷书,应为一人所书,布局严谨,以折二型最为少见。这枚龙凤通宝折二,保存完好,锈色漂亮,品种、品相均属难得。

龙凤通宝折二,华夏古泉网历史交易最高成交价:2011年2月21日,70350元。

http://www.hxgqw.com/hxgq/show/view.jsp>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