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藏书背后的故事
引言:一部过云楼藏书,无数人的热议。人们看到了2.162亿的古籍善本拍卖纪录,看到了藏书即将合璧,藏书背后发生的那些故事却更令人深省。这是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视。
过云楼曾有十四忌
过云楼藏书,始于清末官员顾文彬。乱世之际,私人珍藏都急于转手,顾文彬支持儿子顾承建造了过云楼,父子趁机收购了大量珍贵字画。两人一个主外收购,一个主内打理。
顾文彬深知自家所藏书画的珍贵,怕自己身后这些书画遭遇不测,便在有生之年给子孙定下了收藏书画的十四忌,标于过云楼门楣之上。
这十四忌分别是:霾天、秽地、灯下、酒边、映摹、强借、拙工印、凡手题、徇名遗实、重画轻书、改装因失旧观、耽异误珍赝品、习惯钻营之市侩、妄摘瑕病之恶宾。
除此之外,顾文彬还定下家规,本家族所藏书画的继承人必须是学识和修养并具的优秀子孙。
只要书画不要儿子
顾鹤逸身后有四个儿子继承家产,其中顾公雄和顾公硕两人最为出彩。
当时眼看抗日战争就要爆发,顾家人反复商讨,最后决定逃到上海租界。
逃往上海途中, 仅有的一辆车装满了书画古籍, 无法坐人了, 无奈之下顾公雄决定把笃璋、笃球两个儿子留在常熟汽车站一家小店的阁楼上, 先将文物运往上海。上海的亲戚见了面就问:“孩子呢?” 他才急起来:“喔唷, 还在汽车站! ”从此顾家亲友常笑话他只要书画, 连儿子都不要了!
新中国成立后,顾公雄将所藏书画全部捐给上海博物馆。
士可杀不可辱
1960年苏州博物馆(微博)成立时,顾公硕被任命为副馆长,他将珍藏的元王蒙、明文征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等传世珍品和清代刺绣等文物124件无偿捐给苏州博物馆。
“文革”刚开始时,顾公硕主动请求苏州博物馆来抄家,以免文物遭“破四旧”毁灭之灾。不料,造反派同时到达,先将顾公硕及夫人张娴拉到大门外当街批斗,家里的珍藏被全部运走。
顾公硕不堪凌辱,当夜离家出走,自沉于虎丘一号桥,留下遗书:“士可杀不可辱,我去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