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跟踪调研大运河河南段保护与申遗工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26日至29日,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范钦臣、周国富、刘德旺为组长,文物和水利专家张柏、刘庆柱、张廷皓、苏国萃、郭涛等委员组成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跟踪调研组赴河南调研。河南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副省长、大运河河南段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广智,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陪同调研。调研组赞扬河南省较好地保护了隋唐大运河遗存,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作出了宝贵贡献。

  此次全国政协赴河南省考察,是继2007年全国政协对大运河河南段进行考察指导之后再次开展的跟踪调研。在大运河河南段涉及的8个省辖市中,调研组先后考察了安阳、鹤壁、新乡、郑州、开封和商丘等6个省辖市的大运河申遗项目。每到一地,调研组均认真听取地方政府关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的汇报,深入申遗点段实地考察保护管理和申遗准备工作情况。
  
  在滑县卫河(永济渠)道口古镇段,调研组徒步考察了申遗河道、“城堤一体”的古城墙、明清古码头和道口镇历史街区。滑县实施了沿卫河环境整治工程,改造排污管网,搬迁不协调建筑,完成了保护规划和方案制定,建立遗产档案,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申遗宣传活动。调研组对滑县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指出滑县开展的“申遗让家园更美好,我为申遗增绿添红”宣传活动既有声势又有成效,保护大运河遗产已成为当地居民的自觉行动。
  
  浚县投入数千万元进行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搬迁整治、环境绿化、铺设遗产小道等环境整治工程,不仅有力促进了申遗工作的开展,而且改善了城乡面貌、美化了生活环境。在卫河(永济渠)浚县古城段,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卫河河道、明代云溪桥、古城墙、黎阳仓遗址等运河遗产后,充分肯定了当地政府和人民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做出的积极努力。曾参加过2007年全国政协大运河河南段考察的刘庆柱说,当时看到的脏乱情景,现在已彻底改观,卫河的环境整治工作使人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申遗工作的信心。

  在郑州市期间,调研组对通济渠—荥阳故城段(今索须河)的河道整治工程给予肯定,认为较好地保持了运河的原始风貌,维护了遗产的真实性,河道中栖息的鹭鸶等涉禽表明这里生态环境良好,要继续保持自然生态,控制新建项目,保护好遗产区的环境风貌。调研组在商丘考察期间,商丘市政府抓住机遇,在领导和委员们实地考察了汴河商丘古城南关码头遗址之后,邀请调研组中的文物和水利专家召开考古工作咨询会。会议气氛热烈,专家们纷纷发言,充分肯定了已发掘出土的河道、河岸等遗迹现象对于证实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并对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建言献策,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

  调研组在郑州召开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跟踪调研座谈会。张广智代表大运河河南段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作了工作汇报,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厅、环保厅、住建厅、水利厅、林业厅、文化厅、文物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委员们在座谈中指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难点是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的重点在河南,因此河南在大运河申遗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刘德旺在座谈会上指出,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大运河申遗工作高度重视,逐级建立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领导机构,基本完成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制定、遗产本体和环境整治方案编制、基础档案建立等工作。遗产地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较好地保护了隋唐大运河遗存,各项申遗准备工作取得成效,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作出了宝贵贡献。他强调,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完善统一协调机制,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深入推进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中国文物报 王韬)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