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博物馆艰难前行

  本报记者 刘 洋

  5月25日,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在郑州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我省新兴的民办博物馆有了自己的“家”。

  在成立大会上,该协会理事长、郑州市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十分激动。他说,民办博物馆在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责任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困惑。“生容易,活不易。民办博物馆需要经历长期的艰苦跋涉,才能看到春天。”

  民办博物馆发展态势迅猛

  博物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博物馆快速发展的时期,据统计,全国博物馆已超过3500个,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民办博物馆456个。

  河南是文物大省,民间并不缺少私人博物馆。我省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张秦森古藏艺术博物馆早在2001年就在鹤壁淇县开馆迎宾。近年来,我省民办博物馆飞速发展,目前已有27个。仅在今年4月,就有洛阳周氏银器博物馆、洛阳围棋博物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等8家博物馆集体亮相。

  何飞说:“民办博物馆不仅是国家博物馆(微博)的重要补充,也会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化之路还很漫长

  尽管民办博物馆日益增多,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却有说不尽的困惑。资金、场地等问题是所有民办博物馆共同面对的难题。

  据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民办博物馆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产业项目在做支撑,走的是以产业养博物馆、以博物馆提升产业的路子。但这种模式能否长期支撑民办博物馆走下去,需要时间才能知道答案。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李宝宗说,目前我省的民办博物馆基本上是经营者倾其毕生的资产搜集藏品,资金一旦短缺就会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和后续发展。

  除了钱,专门人才的缺失也是一个极大的掣肘。何飞称,很多民办博物馆沿袭自己创办、自己经营、自己管理的路子,很少有专门的人才从事策划、运营以及文化产品的开发。

  期盼尽快规范发展

  目前,民办博物馆在藏品来源和真伪鉴定上还存在漏洞,现有法律在民办博物馆的审批等方面还有空白区。

  何飞说:“民办博物馆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现有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目前全国各地对民办博物馆的准入门槛并不完全统一,文物专家、法律专家对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问题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共同探索。

  李宝宗表示,我国首部《博物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将有一系列优惠措施和政策扶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让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相互辉映、互为补充。他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更希望政府能尽快在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给民办博物馆以扶持。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