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拆祖屋发现民国时期储蓄 600元存近70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女士说这些储蓄券是在拆老房子时发现的。实习记者李梅摄

标有原“中央信托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联合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字样的储蓄券,这是兴平市吴女士在拆祖屋时在房梁上发现的。如今,她想知道它们还能不能兑换?

吴女士家中共有9张这样的储蓄券,其中面值500元的有3张,面值100元的6张。

昨日上午,记者见到了这些储蓄券,它的大小与现在的百元钞票相当,但纸张相对较薄。储蓄券上写有“中央信托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联合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中国银行西安储蓄部”等字样,币别为国币。

每张储蓄券上都有原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局及持券人本人的盖章。储蓄券的右上方印有“本券须经代理处签盖有效”的字样,储蓄券正下方为“中央信托局印制处”。

此储蓄券为甲种券,其中500元储蓄券为淡黄色,发行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距今69年。100元储蓄券为青绿色,发行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距今68年,在100元储蓄券的背面还印着本息红利兑付表。

据吴女士介绍,她的祖父曾是富农,当年家里有许多值钱的东西,但最后都流失。这些储蓄券是她读高中二年级那年,家里翻修祖父留下的房屋时,在房梁夹缝中发现的。

发现储蓄券后,吴女士的母亲将储蓄券给了吴女士,吴女士一直保存到现在。直到几日前,吴女士无意间翻出了储蓄券。

“这是民国年间的,不知道还能兑换不?”吴女士说她收藏这些储蓄券20多年了,想知道它们现在还能否兑换成人民币。

对此,交通银行咸阳分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此种储蓄券年代已经久远,它的文物收藏价值已经远大于其实际价值,若为真品可作为金融藏品收藏。

至于它现在能否兑换成人民币,还须要先同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及交通银行总行联系,询问相关政策后,于近期给出答复。

◎相关链接

节约建国储蓄券是民国政府为维持政局稳定,以吸收游资,调节金融而推出的准货币。财政部委托中央信托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自1940年起至1948年施行金圆券币制前夕为止,民国政府先后在国内推行发放甲、乙两种不同版别的“节约建国储蓄券”共有八种面额。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