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复礼:第一个报道红军长征的外国人(组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薄复礼                                肖克

为红军翻译地图资料

1923年春,26岁的英国人薄复礼被教会派往中国贵州省任教士,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1934年10月1日,薄复礼在黄平县旧州镇城外,与红军遭遇。

原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准备实行大转移。为此,中央军委命令红八军和红十六军组成红六军团,以任弼时为中央代表,肖克为军团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全军团共1.2万余人,举行西征,力图与贺龙的红三军会合。进军旧州途中,红六军团发现了薄复礼一行人,因情况不明,遂将其扣留。

红六军团攻占旧州后,在教堂中发现了一张1平方米大小的法文贵州地图,肖克如获至宝。在这之前,红六军团在贵州征战,仅靠中学课本上的贵州地图指挥作战,极为不便。肖克忙命人把薄复礼请来,让他把地图上的地名译为中文。薄复礼后来在回忆录中记录了这件事:“他要我帮他翻译一张法文贵州地图。他要求我把图上所有的道路、村镇的名字告诉他,他希望避免在运动中遇到汽车路。我的良心立即受到质问。他只有25岁,是一个热情奔放、生气勃勃的领导者,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闪闪发光,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这件事,肖克在回忆录中也有记载,并表明这件事对红六军团行军作战十分重要。

参加长征写下珍贵回忆录

薄复礼一直跟随红军作战行军,与红军朝夕相处,使他对红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红军的“机动作战”,尤其是军旗,给薄复礼留下了深刻印象:“行军中唯一的乐事就是观看红军的旗子。旗子是红底中间镶有一颗星星,还有代表劳动阶级的锤子和镰刀。军旗只在特殊场合展开,迎风飘扬一阵,平时都是收藏着的,并且装在一个用油画布改制的袋子中。油画布上残留着宗教画面。牧羊人、羊群还有耶路撒冷的伯利恒的星星,依稀可见。 ”

薄复礼记录了大量的红军生活,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第一手的宝贵资料。红军的作战、红军的会议、攻城夺地、打土豪等,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都留下了真实的记录。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2万余人在贺龙、任弼时和肖克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出发,经湖南中部折转进入贵州,开始长征。长征中,薄复礼与红军的关系已有了改善,他参加红军的娱乐,与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师长张振汉交谈,这些都被他收入回忆录中,成为珍贵的史料。

长期的接触,使薄复礼对红军的了解不断加深。双方一起聚餐、娱乐、交谈,肖克亦常与之谈话。

1936年2月,红2、6军团攻占贵州西部重镇毕节,转进云南。这时,红军决定释放薄复礼。临行前,肖克将军专门宴请了薄复礼,并请周素园先生和张振汉将军作陪,宴毕,红军赠送薄复礼10块大洋作为路资。

50年后与肖克重建联系

薄复礼获释后即返回英国,再至瑞士、美国、日本等国。他到处宣传红军,在各地引起很大反响,他写红军的回忆录也出版了。

1940年,薄复礼和夫人露茜又回到了中国贵州,直至1951年,才和所有的外国传教士一同离开中国。

1984年,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先生来华采访有关红军长征的素材,准备创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他写信给肖克将军,询问有关当年为红军翻译地图的两位外国传教士的情况。肖克回信后,请他在方便的时候设法打听薄复礼是否还在人世。索尔兹伯里回国后,找到了薄复礼的回忆录并给肖克将军寄来。随后他又追踪到英国,此时,薄复礼已是87岁的老人了。薄复礼听闻肖克将军的情况,激动万分,他请索尔兹伯里转达他对肖克将军的问候。

在分离近半个世纪后,两位老人又取得了联系,薄复礼后来托人给肖克将军带来一盘有关他近况的录像带和他出版的两本详细记录他在红军中度过的难忘生活的回忆录。肖克将军也托人给他带去了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的画册,请他看看当年他曾生活过18个月的那支军队今天的风采。

1988年,薄复礼的回忆录被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发行,他为之作了自序。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