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性再掀“旗袍热” 展现温婉高贵女性特质
5月20日,近千名身穿旗袍的申城女性齐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出席“弘扬旗袍文化 修炼优雅气质”庆典盛会。旗袍丽人们在活动中呼吁创立旗袍日,希望每个中国女性都在这一天穿上旗袍,展现典雅、高贵、温婉和含蓄的气质,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旗袍文化。汤彦俊 摄 周日的上海,天气微凉,但这并未影响此间2000多位“旗袍控”参加沪上“旗袍沙龙”5周年聚会的火热心情。 20日,当这群年龄各异的女性身着色彩缤纷、浓纤合体的旗袍出现在世纪大道的标志雕塑“日晷”前,顿时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驻足欣赏。 与时下年轻人中风靡的“汉服”相映成趣,上海女性的“旗袍热”依旧方兴未艾。酒红色卷发、大红色旗袍、精致的珍珠配饰,65岁的汪薇玉在其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她痴迷旗袍数十年,早先是艳羡昔时上海滩明星们的旗袍美照,无意中发现自己母亲当年身着旗袍的照片后,更为旗袍深深吸引。2007年,退休后的汪薇玉成立了旗袍沙龙,鼓励女性穿上旗袍展示自我,现在这个独特的沙龙已从创办之初的45人发展到400多人,各行各业的女性都有。 如今虽已是三代同堂家庭的长辈,但穿上旗袍的汪薇玉,神态宁静、温和的笑意拂去了脸上的皱纹,看上去依旧优雅而动人。“旗袍沙龙的会员都非常自信,举止优雅,谈吐得体,这都是旗袍带来的变化。” 5年来,上海旗袍沙龙的会员们曾身着旗袍远涉日本、韩国及地中海诸国,所到之处均令当地人投来惊叹和赞美的目光。 这群平均年龄55岁的姐妹们当天又发出倡议:是否将今后每年的5月20日列为“中国旗袍日”,每个中国女性都在这一天穿穿旗袍,展现温婉、高贵的女性特质。 参加这个沙龙的女性大多是已退休者,但很多“80后”知道此一存在后也纷纷前来加入。而今,汪薇玉最欣慰的就是喜爱旗袍的年轻女孩子越来越多,包括很多海归。她告诉记者,其接下来的人生重心会放在“推广旗袍进校园,让旗袍文化在年轻人中传承下去”。 就读于上海市中华职业学校空乘专业的池祎娓,当天是第一次穿旗袍。夜幕降临前,她与8位同窗共同穿上改良的“牛仔旗袍”,与汪薇玉手拉手漫步在“日晷”前,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成人礼。池祎娓显得十分兴奋:“旗袍真的很美,很东方,今后人生重大仪式上都会选择旗袍。” 看着这群18岁的女孩,身为上海“百万家庭学礼仪优秀讲师”的她轻声说道,下半年将面向社会招收更多喜欢旗袍的女性,为她们培训旗袍礼仪。要让穿着旗袍的姐妹们生发出一种内外兼修的美丽气质。 说话间,两位来自闸北的年轻女性又来到汪薇玉面前,略显羞涩地表达了想要加入沙龙的愿望。不远处,数位“旗袍美姨”也正等着与之交谈切磋。
中新社记者 许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