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青瓷精品《中华五岳》被陶瓷收藏委员会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12日至18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主办、山东鲁青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鲁青瓷(昆仑)刻瓷大师精品进京展,在北京北玻大厦成功举办。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主任荆治中评价鲁青瓷具有窑变之奇、文化之美、釉面之润、器型大气的特点,并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兆宝的鲁青瓷刻瓷精品《中华五岳》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的永久收藏。

鲁青瓷是中国顶级文化瓷种之一,始于宋代,名列世界四大青瓷之首(鲁青瓷、龙泉青瓷、日本青瓷、韩国青瓷)。因其历史悠久,材料独特、技艺精湛,烧制难度高、窑变成品率低(成品率仅为1%),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故民间有“家有万贯,不如有鲁青瓷一件”的说法。1982年,鲁青瓷刻瓷在德国慕尼黑三十四届博览会上获金牌,成为中国陶瓷产品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

近年来,在陶瓷古都山东省淄博市,在多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艺术家的参与下,致力于在唐、宋柴窑烧造鲁青瓷的基础上,经潜心研究,千万次的实验,将失传多年的“鲁青瓷”及“刻瓷”艺术重新“转世”。

鲁青瓷于1972年由原淄博瓷厂(现昆仑瓷器)研制成功,由于工艺复杂,釉色在1350度还原焰的气氛下窑变烧成,瓷质具有天然的晶莹温润、细腻柔和、似玉非玉之美感,如亭亭玉立美少女的肌肤;釉面具有青翠浴滴、明快淡雅、光华朗润的特点,釉色呈现一种天然的青,显得高雅、厚重、无暇,婉如碧波荡漾的“湖水青”,有“碧波湖青”和“雨过天青”之效果,婉如东方古典美人的气质与神韵。鲁青瓷具有造型美、釉质美、釉色美的三美特质,堪称世界瓷苑一绝,深受国内、外陶瓷收藏界的喜爱与赞扬。

鲁青瓷刻瓷是中国刻瓷艺术中的一绝,它溶于绘画,书法与金石篆刻于一体,仅凭几把刻刀,一柄小锤便能在坚脆、洁光的鲁青瓷上刻制出人物、山水、花鸟、动物、草虫等等。刻制的作品细腻高雅,立体效果突出。1987年在布鲁塞尔三十六届发明博览会上再获金牌。

1973年,时任中国佛教主席赵朴初看到鲁青瓷后,深深感到震撼,当即赋诗一首:“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有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一代宗师刘海粟也欣然写下了“与古为新”,给予高度评价。

这次展出的名瓷,精选了我国著名国家级艺术大师孙兆宝的《中华五岳》、信德胜的《天籁之韵》、李戈程的《前程万里》和省级大师张新中的《蹴鞠》杜翠华的《贵妃出浴》及张德义的《知春》等16位大师50余件精典之作。这些作品在精美湖水绿的釉面上,用难度极高的刻瓷艺术,将人物、山水、奔马、虫草等题材表现的古朴典雅,惟妙惟肖、浑厚庄重,完美地体现了鲁青瓷的窑变之奇、釉色之美、刻瓷之精的生命之蕴,每件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同时,鲁青瓷精品录入“全国诚信数据库”,通过“独立第三方数字化诚信信息查验平台”免费查验,并配有艺术品诚信身份证“全国统一的数字化收藏证书”,作品可实时追溯查验。

图为淄博市政府副秘书长薛福民代表淄博市政府向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捐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兆宝刻瓷作品《中华五岳》。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