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0亿保护开发古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地上的“午餐”,有滋有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除地下障碍,困难重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井里清淘淤泥,人已变成“泥人”。

随着兴城古城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开工和居民动迁登记核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兴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开发工作现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总投资约20亿元、总工期达3年的古城开发建设拉开帷幕,兴城古城将以文化的古城、历史的古城、活力的古城、繁荣的古城掀开新的一页。

兴城古城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国内现存的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是典型的军事防御性城池,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以来,国家、省、市对兴城古城的保护开发十分重视,省领导多次对古城保护开发作出明确指示,指出必须保护好古城,要用世界的眼光改造古城,再现古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近两年,兴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仅具有了开发古城的实力,也在经营城市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经验。去年12月,兴城市政府召开古城保护开发专题会议,决定遵循“统一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期实施”的原则,利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恢复古城军事重镇风貌。

为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工作,兴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古城保护开发指挥部,聘请阎崇年、周小棣和秦俭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古城保护开发工作顾问。委托东南大学编制了《兴城古城文物保护规划》,并于去年12月8日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核批准。同时,委托同济大学编制完成了 《古城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东南大学、解放军总装备部设计院编制 《古城利用修建性详细规划》。此外,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古城利用概念性设计》也在进行当中。

按照规划设计,古城保护开发工作将对列入国家、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墙、钟楼、牌坊、文庙等历史文物进行重点保护;对城内周家住宅、将军府、党校等有价值的民国时期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宁远客栈、宁远戏院、校兵场、吴三桂故居等重点历史遗迹;拆除一般民居、商铺和公共建筑,本着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新建;古城内将建设一批明清风格住宅,对十字大街及两侧商业店铺进行重点改造。

为了顺利实施古城保护开发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兴城先后拆除了原第三初中、灯光球场、电影院、五金厂、服装厂等一批公共建筑,制定了古城内居民动迁安置补偿方案,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开发工作正式实施。今年3月30日,总投资1200万元的城内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全面动工,将强弱电、给排水、供暖、燃气等管线全部转入地下,工程将于6月中旬完成;年内将完成北二街等区域居民搬迁,占地面积约15亩的宁远客栈、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宁远戏院等项目将陆续开工。目前,古城内基础设施改造工程进入中期,古城保护开发指挥部正在组织人员进行动迁登记核量工作,动迁工作即将展开。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