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瓷专家的传奇人生(图)
为参加4月28日的西安世博园向公众永久开放仪式,“毛瓷专家”杨火印又一次被邀请到古城西安。往来的次数多了,杨火印越来越被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作为同行,他为耀州瓷博物馆里流传千年的精美瓷器感到惊叹,为陕西人能为历史文化和技术的传承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感到欣慰,更为陕西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感到钦佩。
传奇人生:为毛主席制瓷
这是一种土与火的艺术结晶。从宋朝的影青瓷、元朝的青花瓷、再到清朝雍正粉彩瓷、康熙青花瓷,陶瓷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和美丽享誉世界,并为“中国”命名,再没有哪一种艺术能有此殊荣。 这是一次对陶瓷历史的延续和超越。在当代史上,“毛瓷”成为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它高白、高透、高润的瓷质,代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 千年窑火,代代相传。连接起这个辉煌的,就是工艺美术大师杨火印和他的制作团队。2012年4月28日,杨火印作为西安世博园开园嘉宾来到西安,同来的还有他那些精美绝伦的“毛瓷”艺术珍品。 一头不逊的白发竖立在头顶,谈起陶瓷热情如火,这样一位既充满热情又温文尔雅的人,负责创作出了中国最莹润的陶瓷,正如在1300度的高温下,普通的泥土经过烈火的焠炼,升华为美轮美奂的艺术。“火吐千年瑰宝,印留绝世奇珍”,是对杨火印一生陶瓷事业的真实写照。 “毛瓷”曾是一段被尘封的往事,直到1996年12月14日,在北京的一次当代瓷器拍卖会上,68件“毛主席用瓷”首次亮相,拍卖一空。在那次拍卖会上,这批“毛主席用瓷”总成交金额达870万人民币,平均每件12.2万元,其中一件“釉上水点桃花和合器”竞拍到66万元。为毛主席制瓷的“7501工程”秘密往事也从那时起,慢慢以公之于众。 杨火印至今回忆那段往事,仍然饱含深情:“1975年,中央办公厅给位于景德镇的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下达了专门为毛泽东主席研制生活用瓷的特殊政治任务,当时我被任命为这项任务总负责人,由于这个任务被当做当年的头等大事来抓,因此就把这一任务称之为‘7501’工程,并把‘毛主席用瓷’称之为‘7501’工程瓷器。人们则亲切地称之为‘毛瓷’。” “在那个年代,人们都是怀着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做这些瓷器的,虔诚之心全部融入瓷器当中。”杨火印说。从确定工艺路线、到设计造型、选原材料、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务求精益求精,甚至要突破原有的材料和工艺限制,完全是一场中国现代陶瓷的攻关工程。那段既辛苦又充满激情的日月,每一个细节都让杨火印终生难忘。 最终杨火印和他的团队获得了成功:“毛瓷”其独特的胎质完全体现了景德镇陶瓷的“白如雪、声如磬、润如玉、薄如纸”的特质,再加上一流的制作工艺、高超的绘画水平,使得“毛瓷”成为当代陶瓷的巅峰之作。一批以梅花、桃花为图案,在1400度高温以上烧制而成的高质量瓷器被送往中南海。 30多年过去了,提到“毛瓷”的制作水平,杨火印仍骄傲地说:“我可以斗胆的说,中国乃至世界上还没有像‘毛瓷’这么白、这么透、这么润的瓷器。”这批瓷器被公布于众后,很快就以其神秘的政治色彩、高雅的艺术品位闻名于世,更被誉为“现代红色官窑”,受到人们的追捧。1996年拍卖的68件毛瓷,到了2005年更拍出了2700万元的高价。 任务完成后,陶研所为了表彰杨火印的辛苦,要奖励他一套毛主席用瓷,他拒绝了:“这个工作是大家做的,怎么能单独奖给我一套呢。当时一套毛主席瓷器100来块钱一套,到了现在价值已经达到几百万一套。有人问我后不后悔,我的回答是,过去就是这么回事,7501已成历史,历史无法改写。”
“毛瓷”艺术版:双重经典的结合
对于杨火印这样一位饱含激情勇追高峰的人来说,历史无法改写,但却可以创造。虽然“毛瓷”已经达到了中国制瓷的最高水平,但杨火印没有在成绩面前止步不前,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7501”工程只能制出盘子、碗碟之类的小型瓷器,而花瓶这类的大型瓷器则很难成型,只是偶尔试制过一两次。“我要制作出比‘7501’还要好的瓷器。”杨火印暗下决心。 “中国瓷器一直都很重视陶瓷的材质美。我用了30多年时间对‘毛瓷’瓷胎进行改进,使其可以做成大型瓷器。”2004年退休后,杨火印还和他的团队一道完成了“一种彩色陶瓷及其制备方法”项目,这个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的金奖。 2007年,北京展出了杨火印最新创制的瓷器——大型艺术瓷器。这批瓷器完全运用当年“毛瓷”的制作手法,选用改良后的“7501”胎质,完全手工拉坯、手工修坯、一次性烧制,其使用的原料“滑石子”同当年“毛瓷”的原料一样。由于原料稀少,做完这批瓷器后,这种原材料就绝迹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批瓷器比真正的‘7501瓷’还要好。”杨火印信心十足。 随着时光的流逝,杨火印对于凝聚千年历史文化的瓷器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他的眼中,瓷器已经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传递和交流。如何让文化在陶瓷上凝练,这成为杨火印新的追求。 当代著名艺术家吴作人说:“艺术的评定标准是它的思想,它的心灵。”在杨火印看来,最能与陶瓷温润的艺术美结合在一起的莫过于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他将根据《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描绘的优美画面,通过漆雕、牙雕、景泰蓝等制作工艺,用工笔、白描、写意甚至现代油画的创作技巧,与“7501”高白、高透、高润的瓷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大型“7501”艺术版艺术瓷在中国和世界艺术陶瓷史上是第一次,第一次参加展览就获得中国“双博会”的特别金奖。 “一套瓷器就是一部经典,像这种在画面中完整的、系列化的展现文化精髓的陶瓷尚属首次。”杨火印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中国五光十色的陶瓷史上,为当代陶瓷留下一些印记”。 同样源于对“毛瓷”的热爱和对优秀文化的追求,远在西安的张旺霖和杨火印成了惺惺相惜的忘年友,曾几次邀请杨火印来西安为他的天润画院讲经论道,切磋藏品,张旺霖也由此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毛瓷”收藏者和鉴赏者之一。 往来西安多了,杨火印越来越被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作为同行,他为耀州瓷博物馆里流传千年的精美瓷器感到惊叹,为陕西人能为历史文化和技术的传承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感到欣慰,更为陕西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感到钦佩。 “西安是十三朝故都,这里的丰富历史文化是滋养这片土地繁荣的源泉。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胜利举办就是源于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看了后很有感触,这里会是向世界展示西安的一扇靓丽窗口。”杨火印如此评价西安世园会,“随着西安世博园的免费开放,会有更多的人感受西安的大水大绿,感受西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秀的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耿 翔 王 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