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书法作品:清风拂云

  文/曹宝麟

  如果我的记忆力尚足依凭的话,记得第一次看到孙晓云书法是在1985年9月郑州国际书展的开幕式上。那是件尺幅不到四尺对开,字不过二三行的条幅,用似乎介于王董之间的小草写出疏朗散淡的风调,其精彩反而在顶天立地的邻舍间相得益彰。是日观众摩肩接踵,孙作前更是水泄不通.。我想其结字之优雅从容,用笔之气息华贵,必是扣动人们心扉的原因所在。在人头攒动处窥视作品边的黑白相片,那戴着眼镜的小女生娴静模样,使我对"字如其人"的灼然古训深信不疑了。晓云是年正届而立。我隐隐预感到一颗新星的冉冉升起。果然,翌年第二届中青展,她与华人德 ,吴振立,潘良桢,穆棣等十人荣获一等奖。我作为评委得以与她相识。传闻其外祖是大名鼎鼎的朱复戡先生,但她的低调从不自我标榜,只是不禁使人暗暗钦佩渊源有自禀赋殊异而已。她较晚加入我沧浪书社,也并非社友延揽不力而是自觉时机未适。然而因频年共同参加书法活动,于是相互逐渐熟悉起来。晓云为人爽直豁达,这种巾帼之气往往越出女性书法细腻的共性而格外突显。随着南京画院领导职务的历练,她的行政能力也逐步提升,在去年末南京书协主办的"请循其本"论坛上,其作为真正的东道主指挥若定确实头角峥嵘风度不凡。

  孙晓云书法最能代表其水平的无疑是径寸行书手卷。我不揣浅陋谬托知己试作解析,以为其风格的演变大概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初出茅庐时熔铸董其昌的冲淡意韵,一味遒媚,盖与其时南京流行林散之早年草书之所出有关。其后在颜楷上用功,力纠其偏,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字帖可证。此时的行草又有很多傅山的飞动意味掺人,形成宽博豪逸的体貌,颇多丈夫气概,可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例。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多以招致物议的大字应世,而小字则力追大王愈益精微。她在《五十家临摹实录》中临《集王圣教》,直逼兰亭之乌丝阑。而平居用毛笔无意于佳地书写一些札记随感,更富晋贤潇洒风姿。倘以晋人作喻,则淑媛谢道韫最堪相侔,“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那些五大三粗的杨排风式丫鬟,尽管烧火棍抡得浑圆,对之岂不羞死!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