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物宣传被指不到位 招牌有待擦亮

  广东文物宣传被指不到位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要借文物宣传文化、宣传广东,擦亮文物招牌

  羊城晚报讯 记者 黄丽娜 报道: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本月将就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7 日, 检查组的部分组成人员先行听取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 在汇报会上,多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广东对文物的宣传很不到位, 很多在广东生活了半辈子的人都不清楚广东哪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哪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哪处又是国家级、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都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又怎么来保护”?

  哪些是文物群众也糊涂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广东只不过是个文物小省。 其实,这是对广东的误解。 根据省政府的汇报,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7处,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6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个,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5个,广东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5个,广东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3个, 广东省级历史文化街区8个,全国近现代优秀建筑9处。

  “我是在广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今天还是第一次知道广东有这么多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根本说不出具体哪 6 座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更不用说省级的。 ”参加汇报会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许家瑞在听取汇报后坦诚发言,“我们对这些文物的宣传太不够了。 要做好文化保护工作, 首先就要让群众知道、认识、了解这些文物,才能有保护的自觉性。 如果群众不知晓,一旦这些文物面临被拆除、被破坏,就不会有人去举报,去积极保护。 ”

  省政府在汇报中也指出, 《文物保护法》颁布 30 年来,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建设中,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些有价值的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性史迹以及历史文化街区、村镇被毁。

  广东文物招牌有待擦亮

  关于如何宣传广东的文物、借宣传文物擦亮文化招牌,与会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梁万里、祁海认为,要多渠道、多举措,借文物宣传文化、宣传广东,同时也让老百姓因保护文物而受益。

  “宣传文物不能光靠文物保护单位。电影《神秘的大佛》让全国人民认识了乐山大佛,《五朵金花的故事》又让大理享誉全国。 ”祁海提出,广东是先行之地,完全可以在保护文物方面多尝试, “不要让群众一提到文物保护就感到是要做贡献、要吃亏、要挨穷。 如果能把一些古迹加以维修,再结合现代化的 4D、虚拟手段等改造为主题博物馆,完全是可以赚钱的。 ”

  针对目前广东文物过度开发利用,一些地方拆“旧”建“新”、以“假”替“真”,文物景点规模小、品位低、综合效益差,缺乏拳头旅游品牌的问题,梁万里表示,“我去安徽看人家的古村落, 有新修缮的建筑,老建筑也保护得很好。 很多游客,很多大学生在那里写生。 当地的旅游业兴旺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村民都在自觉地维护着古村落的原貌。 ”

  许家瑞则提出,广东的文物要以“水”为招牌,这是广东文物的特色所在,“比地下的我们比不过陕西,但广东沿海,像南海一号、 南澳一号就是典型的广东文物,完全可以大力开发、打造这个属于广东特有的品牌。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宁生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执法检查的重点一在文物的安全,包括保护和交易的合法性、安全性,此外,还要对《文物保护法》的修订提出好的建议,特别是在如何利用好文物,如何鼓励文物资源与产业、市场相结合方面,实现文物的有效传承和持续发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