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隍庙遗址寻访“四相簪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扬州成语】四相簪花

【形成时间】北宋时期

【相关人物】韩琦、王珪、王安石、陈升之

【发生地点】扬州市堡城路106号的老城隍庙遗址

相信大多数到瘦西湖游玩的市民,都曾伫立在古色古香的簪花亭前听导游讲过“四相簪花”的故事。据扬州著名学者韦明铧考证,“四相簪花”其实是发生在距离瘦西湖不远处的堡城路106号的老城隍庙遗址内。今天,本报记者带您追寻成语“四相簪花”的来历。

成语来历

簪花人封相,芍药成“花相”

初夏时节,瘦西湖内游人如织。在湖光山色的掩映中,簪花亭静静地伫立在瘦西湖内万花园的西南部,吸引了众多来扬游客的目光。亭前有4位宋朝宰相的铜身像,姿态各异,风度翩翩,各簪芍药花一朵。

“宋朝庆历年间韩琦镇守淮南,后花园中有一株芍药忽然花开4朵,花色上下红、中间黄蕊相间,被后人称为‘金缠腰’或‘金带围’,韩琦请王珪、王安石、陈升之来观赏,席间把花剪下,各簪一枝。说来也怪,4人在此后的30年中都做到宰相之位,芍药因此被称为‘花相’。”在游客啧啧称奇的感叹声中,导游的声音脆如莺啼。

“宋代有个万花园,与今天瘦西湖内的万花园同名,但并不是同一个地方,我们瘦西湖的这个万花园是2007年新建的,当时就想找一些与花卉有关的典故,在万花园内重现,‘四相簪花’就是在当时被选中的。”瘦西湖导游服务中心的陈丽告诉记者,如今的簪花亭并非“四相簪花”的原始发生地。

韦明铧也印证了陈丽的说法,他告诉记者,“四相簪花”这个成语最早记载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异事》中,“韩魏公庆历中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一日,后园中有芍药一干,分四岐,岐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间之……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为盛集,后三十年间,四人皆为宰相。”

“这个韩魏公就是指韩琦,当时韩琦任扬州太守,他的官署后花园就是以前的大都督府,现在的城隍庙遗址。”韦明铧说。

成语新访

老城隍庙是“四相簪花”发生地

经多方打听,记者终于找到了位于堡城路106号的大都督府遗址,现在这里已成了扬州市百禾鞋厂。

在鞋厂内转了一圈,记者向附近的多位村民询问,似乎无人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四相簪花”的典故,而那曾栽有名花“金带围”的芍药花坛早已踪迹全无,徒剩一块证明这里曾经是唐代大都督府的石碑。   

“这里在唐朝时,就是扬州大都督府所在地。”在当地村民徐家模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扬州市文物委员会在2011年所立的石碑。在石碑的正面,记者看到了“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衙署”几个大字。正好与《梦溪笔谈·补笔谈》中“韩魏公帅淮南”的描述相互印证。

据石碑记载:扬州大都督府设立于唐高祖武德七年,辖扬、和、滁、润等七州,淮南节度使设立于唐肃宗至德元载,辖扬、楚、滁等八州。淮南节度使中的著名人物有高适、杜佑、李吉甫等。一批才高学富的文人担任了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碑文中特别记载了入唐求学、得中进士的新罗崔致远。

据当地人介绍,唐代新罗的部分版图就是现在的韩国。因此,如今每年都会有一批崔致远的后人来到此石碑处,祭拜他们曾经在这里做官的先人。

扬州典故

参加赏花的4人先后都做了宰相

市作协主席杜海讲述,北宋庆历五年,韩琦任扬州太守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杈,每杈都开了一朵花,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王安石两个人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因为花开4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他正好身体不适,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4朵金带围,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后来这赏花的4个人竟先后做了宰相。

记者在现场看到,往日韩琦后花园赏花的胜景已经无处寻觅,石碑的南面紧靠鞋厂厂房,碑的北面正对着清代所建的扬州城隍庙。城隍庙上面挂着“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唐宋时期,这块地是大都督府,清朝时,变成了城隍庙,面积相当大,前后一共有三进,日本人来了以后,都烧光了。”徐家模说,现在的城隍庙是在以前老城隍庙的地基上重建的。建成后还铸造了一口大钟,上面有集资者的姓名,“但是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城隍庙成了鞋厂的仓库”。

【读报辞典】

芍 药

早先乃是离别的象征,所以芍药又名“可离”。从宋代开始,芍药就成了富贵的预兆。陆佃《埤雅》云:“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已经将芍药同位极人臣的“相”联系了起来,待到历史上盛传一时的“四相簪花”故事一出来,芍药的地位日益显赫。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