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第一个党组织成立旧址——哲理钟楼(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闽中第一个党组织成立旧址哲理钟楼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

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40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杨继干说:“可不是吗?那时我们伙食费一个月三块法币,毛主席来重庆,看我们成天吃空心菜、胡豆,说我们伙食比延安还差,伙食费增加到五元六角。我看周副主席工作太辛苦,每天睡觉很少,早晨给他增加两个鸡蛋。他问有病的同志吃啥子?我说,每天半磅牛奶,两个鸡蛋,一个月四斤肉。周副主席还不答应。我说,你不要管我,伙食由我安排。周副主席火了,说你不让我管你,我让你回去当老百姓。孔原那时是行政科长,支持我说,继干同志,你这样做是对的,不能让周副主席身体垮下去呀。”说到这里,杨继干回忆起一件往事,他深情地说:“当时每个月的开支账都由董老核查。有一次,有六角钱报不了账,董老在大会上作了检查,还给党中央写了检讨。解放后我去北京看董老时还提起这件事哩。”

杨继干的话,也唤起了邓颖超的回忆,她不无叹息地:“这事我记得。那时为了六角钱董老都作检讨,现在有的人浪费国家资产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都不心疼呀!”两位老人的共同回忆,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当年红岩共产党人的生活场景和他们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批评的红岩精神的真实写照。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

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

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应聘在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母校哲理中学任教,住在哲理中学钟楼二层。1926年2月,陈国柱在钟楼宿舍内召集经过培养和考察的进步学生开会,宣布代表党组织接收他们加入青年团,同时成立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书记陈国柱,组织委员陈天章,宣传委员陈德来,直属党中央领导,使闽中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同年6月,陈国柱将原发展的团员全部转为中共党员,成立中共莆田支部。支部改建后,积极向农村发展党员,在斗争中物色发展对象,吸收骨干分子入党,建立农村党支部。同年12月,经与中共福州地委共同商议,决定中共莆田支部升建为中共莆田特别区委,改由中共福州地委领导,机关仍设在哲理钟楼内。1927年4月,莆田发生了四八反革命事变,中共莆田特别区委机关被国民党右派分子查抄,陈国柱等人被迫转到农村继续开展地下斗争,区委机关也随之从哲理钟楼迁往城郊等地。

在哲理钟楼建立的闽中第一个党组织成为点燃莆田以至整个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莆田党组织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经受住了各种风险和考验,逐渐发展为领导整个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

哲理钟楼原为美国教会办的哲理中学校舍建筑物之一,用红砖砌为四层老式洋楼,底层为4米见方的骑楼式门道,为当时的教员宿舍,名“映雪楼”,平顶阳台,中央建一小亭,悬挂铜钟,作为作息报时之用。整栋楼房占地面积394平方米,建筑面积1182平方米,现保存完整。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于1986年4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同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