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安发现200余处明清古山寨
4月1日,笔者从地处秦岭腹地的镇安县文物管理所获悉,陕西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人迹罕至的镇安深山发现众多鲜为人知的古山寨雄居在险峻的山巅之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巍然屹立、蔚为壮观,成为秦岭山中又一绚丽多姿的壮美奇观。
镇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广介绍,该县境内发现的山寨(洞穴)星罗旗布地散落在险要山巅和隐蔽之处。文物普查查明,全县共有石砌山寨遗址200余处、自然天成洞穴遗址300余处。这些山寨(洞穴)构成了秦岭深山独特的古代山林治安防御体系,被誉为“东方古老寨堡”和“秦岭险峻奇观”。山寨(洞穴)小者可藏数人、大者可容纳百余人的有70多处,其中可容四五百人的大型山寨有10多处。镇安山寨的重大发现是陕西数量最多的一次,全国也极为罕见。
据《镇安县文史资料》记载,镇安山寨大多创建于明末清初,大多为抵御农民起义军而修建。石砌的山寨就地取材,依山为基,以石筑墙,“干打垒”砌筑,多为当地名士富户牵头修建。这些山寨依山就势建筑于周边地势险要的山顶,周围群山相接,多为三面陡坡,一面与山峰相接,地势异常险要,易守难攻。山寨平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长方形,寨墙高大宽厚,防御功能齐备。根据地形、功能还可分为前寨后寨、上寨下寨、山寨洞寨、牛寨羊寨和哨寨哨卡等。
镇安地处秦岭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是古关中向南通往川渝、向东通往湖北的交通要道。秦岭深山的险要地形地势为躲避匪患和藏匿匪徒提供了天然屏障,修山寨、建堡垒成为当地大户人家企求安身立命的重要措施。山寨依山势构筑,多为防御太平军、白莲教义军等兵患或土匪。清嘉庆年间,镇安响应朝廷“寨堡团练、坚壁清野”而修筑的山寨最多。民国时期,镇安县的熊、刘、倪、王、党五大家族便各自就近修筑了自家的山寨。有的山寨邻近交通要道、县城、场镇、大型村落等人口集中地,这些山寨多为当地商贾、显贵出资并由贫民出力合作修筑。
镇安特殊地理位置奠定该地山寨最为集中、险要和牢固,是目前陕西山寨中保存完好、数量最多、分布广泛、类型丰富的县份,在全国也实属罕见。这些山寨是宝贵的古老寨堡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躲避兵匪战乱的勤劳智慧结晶,更是陕西秦岭独有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每处山寨的背后隐藏着不尽相同的历史和故事,壮美的山寨、悲怆的历史、神秘的大山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
该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局长何代瑜表示,镇安山寨对研究秦岭“南山老林”古山寨修筑技术和明清军事防御史、民间防御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对了解镇安地区明清时代乃至民国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治安状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研究镇安地区近代经济、生产、生活、民俗、宗教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陕西原野户外俱乐部主席、陕西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西安户外运动协会户外摄影分会主席郑余标实地考察镇安山寨后认为,镇安山寨在拓展旅游项目、开发户外探险等方面潜力巨大;特别是山寨特殊的历史文化、民间抗击匪患的智慧和勇气、山寨雄居险要之巅的自然风光等都将对户外好受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陕西省文物局 屹夫)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