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两岸当代艺术共融是大势所趋

  “两岸当代艺术的共融将是大势所趋,这种融合是‘1+1=?’,其中的未知是一股庞大的能量。”台湾艺术家黄致阳10日在此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第二回10日在广州开幕,黄致阳是本次项目展中唯一来自中国台湾的参展艺术家。他的作品常活跃在海内外的知名展会,他设计的艺术装置《座千峰》被永久性摆放在上海世博园的主轴上。

  在广东美术馆正门前的广场上,黄致阳所带来的参展作品《座山峰/竹山》格外引人注意。该作品由18件形状各异的白花岗岩石雕和三百余根竹子组合而成。

  黄致阳说:“我想在此中营造一种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关系,以一种宁静致远的中国自然山水空间观对应现当下都会丛林中反复纷扰的城市空间现状。”

  生于台湾、现居北京的黄致阳认为,台湾的当代艺术具有“个体独立性”,而大陆的当代艺术发展更多的是倾向“群体性”,比如近十几年来的“红色中国”创作潮流。

  尽管两岸的当代艺术发展轨迹不同,但黄致阳却坚信两岸艺术共融是大趋势。“最明显的就表现在商业文化交流上。”黄致阳解释说,近年来出现在大陆的台湾画廊不断增多,另外还有不少来自台湾的艺术从业人员,他们活跃在大陆的艺术拍卖行业里,两岸间的商业文化交融已初见端倪,两岸的艺术文化理念会越来越靠近,所以共融是大势所趋,这种融合是正面的,同时有助于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

  黄致阳还认为,中国美学观和西方美学有差异也有交融,此时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交叉口上来思考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中国当代艺术不应该是“一湖死水”,而是应像现在这样用思考来“搅乱”,那中国当代文化国际地位的提高将会“水到渠成”。(索有为 奚婉婷 张璐琳)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