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宋瓷游离于市场环境之外 属"孤立事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宋天青釉葵花洗

  在相当长时期内,在瓷器市场唱主角的都是清三代瓷器居多,而真正代表中国文化“淡泊恬静”之美的则非宋瓷莫属,无论其稀有程度、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宋瓷都要超过明清瓷器。然而,由于真正的宋瓷存世量极为稀少,加上资本炒作及古陶瓷交易监管等原因,真正能够交易的宋瓷少而又少,而宋瓷的价值也一直没有真正体现。

  在上周进行的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窑”拍卖中,英国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日本茧山龙泉堂旧藏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从4000万港元起竞价,共有8位买家参与竞价。经过24口叫价后价格已攀至1.4亿港元,最后在一位电话买家与一位现场买家之间交替,最终一位电话买家以1.85亿港元拍得这件汝窑。计算佣金后,该款北宋汝窑以2.0786亿港元创下宋瓷世界拍卖的新纪录。

  天价汝窑引发的对瓷器板块的关注似乎正在发酵。然而,一些收藏拍卖界资深人士表示,这件汝窑是游离于市场环境之外的,其高价成交在目前相对平淡的瓷器市场中是个孤立事件,“千万不要觉得这东西卖了两亿,其他东西都跟着涨了。这种东西见一回少一回,真正的大藏家知道,这次不买,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出来。所以说,这类东西是游离于市场环境之外的,买家也是超级富豪,经济形势再差也拿得出两个亿来。”

  艺术鉴赏人士苏平在其微博中透露,“这只汝窑葵花洗,龙泉堂出到1.8亿港元”。中国嘉德瓷器工艺品部总经理刘越也表示,在他印象里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衰败,重要拍场再难见到他们的身影,如果不是汝窑,不是这个民族对宋瓷的高度理解,是不会出来放手一搏的。对于最终取得这件汝窑的买家,坊间普遍认为是香港富豪刘銮雄。2006年他在纽约佳士得以1737.6万美元的高价拍下安迪·沃霍尔的一幅作品,并刷新了这位波普艺术家作品的成交价格纪录,此外他的收藏还涵盖印象派、中国书画、珠宝首饰等。

  此外,已是梅开三度的“玫茵堂珍藏中国御瓷”专场以3.07亿港元成交,其中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盌成交价为1.127亿港元,超出此前8000万港元的最高估价。清乾隆粉彩过枝福寿双全图盘以1700万港元落槌,也超出最高估价。不过,该场中的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明成化黄地青花石榴花纹盘、元十四世纪青花火珠莲瓣纹盏托等数件,因未达到最低估价而遭遇流拍。

  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总计取得逾7.7亿港元成交额,拍卖界人士卞亦文认为这次的瓷玉杂项拍卖是近年来少见的让人感到踏实、看得明白的一场拍卖。

  北京天问拍卖公司总经理季涛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认为,“天价汝窑未必会对高古瓷器及宋代五大名窑的市场表现形成很大影响。2010年以来瓷器拍卖的表现并不突出,与书画相比,瓷器仿制品较难识别,买家的谨慎心理导致市场交易并不活跃,汝官哥定钧等宋代名窑瓷器以及其他高古瓷器的真品存世量稀少,市场资金也因为货源过少而难以运作,相反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清三代瓷器上进行反复拍卖。”

  中国嘉德瓷器工艺品部高级业务经理陈林林向《艺术评论》表示,市场里“有银族”雅人少俗人多,明清彩瓷出高价是常有的现象,但投资族群不会关注“高古器”板块。

  历代文人对都宋瓷青睐有加,相对于中国书画、当代艺术等板块,宋瓷存世量稀少,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特点,但当下的文物艺术市场中,无论是对元青花的追捧,还是对清代乾隆瓷的热炒,都显示出一些投资收藏家趋同的取向,那就是注重视觉快感与浅表化的审美。

  部分宋瓷拍卖纪录

  宋瓷 拍卖公司 年份 成交价

  北宋天青釉葵花洗 香港苏富比 2012年 2亿786万港元

  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 香港苏富比 2008年 6753万港元

  汝窑盘(残件) 纽约佳士得 2006年 6万美元

  汝窑盘 纽约佳士得 1992年 154万美元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