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收藏毛泽东像章超过100万枚曾赚300万
他是一名疯狂的藏家。13岁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枚毛泽东像章;1993年他收藏的各类毛泽东像章总量超过100万枚;去年,他开办了一家毛泽东像章博物馆。
他又是一名精明的商人。他把收藏当事业干,他曾经销售新像章大赚300万元;也曾经到菜场捡菜叶过日子……
他,就是全国收藏圈内、以痴迷毛主席像章而闻名的“狂人”——武汉陈昌君。
13岁收藏第一枚毛泽东像章
对不少武汉人来说,可能不熟悉“陈昌君”这个名字。
但一定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武昌黄鹤楼下曾有一家很火的毛泽东像章城,一边展览老像章,一边销售新像章。陈昌君,就是这家像章城的主人——跟像章打了44年交道、藏有100万枚像章的收藏狂人。
昨日,记者在武昌阅马场的毛泽东像章博物馆,见到了这位收藏奇人。
老陈清晰地记得,他13岁的时候,有了第一枚毛主席像章,兴奋地别在了胸前。那是1968年,13岁的他跟着长辈去医院看望亲友,亲戚送了他一枚毛泽东像章。
后来,陈昌君入伍参军。在部队期间,他开始收藏毛泽东像章。等退伍时,他收藏的毛泽东像章已达3000多枚。之后,他开始热衷民间收藏老像章。
陈昌君说,毛泽东像章真正形成收藏热,始于上世纪80年代,武汉起步较晚。等到了1991年,他的像章达到3万枚。
为了方便收藏,更好地与全国的爱好者们交流、研究像章,同年3月,他在黄鹤楼下创办了一家毛泽东像章城,开始把收藏当事业干起来。
1993年卖像章赚了300万
陈昌君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发行的各种规格、版式像章有4万余种、20多亿枚之多。
由于紧挨着黄鹤楼景区,他的像章城开业不久,就红火了起来。一间面积并不很大的门面,天天被前来参观的收藏者围得水泄不通。他展览的毛泽东像章,制作材质有100多种,如金、银、铜、铁、钢、陶瓷、象牙都有。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他借助像章城收藏的老像章越来越多,10万枚,50万枚,100万枚……那几年,他花在像章上的投入超过100万元。
“那时候的你,哪里来的100万啊?”记者疑惑的问。
“嘿嘿,我一边收藏老像章,一边销售新像章。”老陈狡黠地笑着说,1993年恰逢伟人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国各地兴起一股纪念热。而要纪念,佩戴毛泽东像章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项目。
就是在1993年的下半年,陈昌君发现了商机:他南下湖南韶山,联系上一二十家制作毛泽东像章的小工厂,天天往武汉发货。“你不知道,那个时候像章城的生意有多火?本省的、河南的、安徽等地的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天天派人来催要像章,有多少要多少。”老陈说,很多单位都拿着1万元现金来提货。
就这样,热爱收藏的陈昌君竟然精明的成了商人。就这一年,销售新像章的他大赚了300万元。
淡看沉浮专心开办博物馆
不过,事业上顺风顺水的陈昌君,后院却“起火”了。2004年,因修建阅马场下穿隧道,他的像章城拆迁了。这期间,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5年,妻子携带积蓄离家出走了,只留下两个十来岁的儿子。
他说,那几年是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像章城没了,尽管中间新换了几个地方,但都不温不火。他曾经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第一场毛泽东像章拍卖会,继续他的像章展览和销售,不咸不淡地过着日子。最困难的2008年,他曾经贫困潦倒。那年武汉下大雪,他连一双像样的棉鞋都没有,就穿着大儿子的棉鞋去菜场捡菜叶子。谁知,等回来的时候才发现,他把儿子的鞋子给穿破了。
“那时候,也是我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可我都没把那半屋子的像章处理掉。”说到这里,这个当过兵的铮铮汉子,眼圈红了,无声地流下了热泪。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