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穿越不是作秀 义乌女孩的汉服情结
不久前,永康丽州中学一名高三女生穿着汉服,若无其事地走在校园里。她不时弯腰作揖,动作优雅大方,称穿汉服到校是希望向同学介绍汉服文化。不过,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派老师送她回家换了衣服。何为汉服?穿汉服是博眼球还是喜欢传统文化?汉服一时成为微博热议的话题。 据维基百科介绍,汉服即华夏衣冠,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历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近年来随着汉文化复兴,穿汉服出游成为许多青年热衷的活动之一。
商城义乌有一个汉服QQ群,通过这个群,一群80后、90后的汉服追捧者定期(特别是在传统节日)穿着汉服活动。尽管穿着汉服回家会被邻居围观,尽管穿着汉服上街总被路人视为“另类”,但那又有什么关系?他们的理想是:把汉服穿到一点回头率都没有,让穿着汉服成为市民的习惯。 从披床单 到爱汉服 柯宇倩出生于1988年,年纪轻轻,但说起话来有股沉稳劲。接触汉服5年多,她现在是义乌汉服群的群主,也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圈里的朋友习惯叫她墨兮或是倩娘。 对于汉服,墨兮最初的印象就是电视连续剧中的“古装”造型。“小时候特别喜欢电视里飘逸潇洒的古装。”或许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看着电视里漂亮的衣服,就拿着家里的床单被套披在身上,扮演大侠美女。墨兮的童年也是这样。上大学后,随着全国各地穿着汉服的人越来越多,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墨兮终于有机会见识汉服了。 墨兮说,最初看汉服,大同小异,就是觉得好看,但越了解越发现学问很深。汉服的结构可分为10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当中又有各种不同的款式。又比如,许多年轻姑娘喜欢的是曲裾,穿起来显腰身;但她喜欢的还是端庄、大气的款式……若要把汉服好好理清楚,不下点工夫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到底为什么会成为汉服迷,墨兮说得很简单:“不知道算不算天性,反正就是喜欢。”正因为喜欢,她会去阅读古典文学,查看各种考古书籍,从中更多地了解汉服的发展,不断扩充知识储备。 汉服价高 自己动手 汉服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结构都比较繁复,一套汉服的价格也不便宜。据墨兮介绍,目前做汉服比较好的一家在广州,一家在杭州。他们的纹式、花样比较考究,受到汉服爱好者的喜爱。不过,这些汉服普通些的衣裙加披风价格在四五千元,用料好一些的则要上万元。这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于是在大学期间,墨兮就自己动手做汉服。 汉服虽然是平面剪裁,但用料远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裁剪时看上去是平面直线的,但穿在身上,配以束腰,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线条,无论从正面、侧面、背面看,都十分动人。墨兮刚开始自己做汉服时,总是剪裁不到位,于是家里的各种纸板都被她拿来练手,“领子是最难掌控的,剪得不合身就很难看。”三四年下来,墨兮的汉服裁剪技术已相当不错。 现在,她会给群里的朋友定做汉服,布料是从金华碎布市场淘来的,自己剪裁花上两三天,再找裁缝缝制……一般一套衣服大约半个月就做好了,花费不过四五百元。墨兮很喜欢动手做汉服,感觉这个摸索的过程乐趣无穷。 着装踏青 误解重重 汉服群的群友们经常组织聚会,特别是传统节日时,会集体身着汉服向市民宣传汉服文化。 去年3月,汉服群群友们身着汉服前往义乌桃花坞踏青,有群友还带着古筝一同前往。“一路上回头率可高了,无论在哪都是焦点。”墨兮说,有人说他们是韩国人,有人说是日本人,还有人说这是在拍戏……这些猜测让他们哭笑不得。墨兮印象最深的是自己走在一座石桥上,与一对年轻男女擦身而过,两人看着她笑得很不自然。这一幕恰好被摄影师拍了下来,墨兮觉得这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倒颇有些趣味。 当时有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路过,只听年轻妈妈对孩子说:“这些是汉服,好看吧,是咱们自己的衣服。”虽然误解种种,但听到有人这么说,墨兮还是很高兴。她说,只要多一个人认同,多一个人了解,就是很开心的事。 除此之外,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汉服群群友们也会组织去绣湖公园等地活动。他们穿起自己最爱的汉服,模拟一些传统活动或祭祀仪式,向周围的人宣传汉服文化。虽然每次都会遭遇人们的指指点点,不理解的人占了大多数,但他们自称已经习惯。 喜欢就坚持 喜欢古典文化、爱好汉服,或多或少会给人沉闷的印象。曾经有一位40多岁的人得知墨兮喜欢汉服,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迂腐”。墨兮笑了笑说:“我也会看时尚杂志,喜欢穿漂亮衣服。”所有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她也喜欢,“迂腐”这两个字用在她身上并不合适。 如今汉服群里喜爱汉服的人基本以80后年轻人为主。他们大多因为穿汉服漂亮而喜欢上这一传统服饰,也有些人因为喜欢古典文化而喜欢上汉服。墨兮觉得,在义乌,喜爱汉服的氛围不浓,幸好80后、90后这一群人里喜欢汉服的人渐渐多起来。喜欢汉服不意味着沉闷、迂腐,就像喜欢听音乐、运动一样,就是一种兴趣。既然喜欢,就坚持下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