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注重历史还是重视艺术

  日前随着“原作100”展览分别在广州时代美术馆和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的两站巡展,以及伴随这些大师名作的“天价”传说,摄影收藏的话题在初春的广东显得格外热闹。这一在国内刚刚起步的艺术门类前景如何?有哪些标准和应注意的问题?它的收藏价值到底是重历史还是重艺术?

  老照片市场表现较好

  华辰拍卖影像部经理李欣指出,从2006年以来,市场上影像拍品的整体表现情况“还不错”。2011年的华辰秋拍,影像专场总成交额为727.6万元,加上春拍,“大概是1200万元到1500万元左右的一个盘子”。在整体下滑的市场中,呈现一种“直线上升”的态势。其中被视为民国影星中的代表人物周璇最完整影像记录的“周璇:影像中的人生(1957张)”专题以218.5 万元成交,将中国影像拍卖市场的成交纪录推向新高。从单价来看,代表性作品每场约有30%左右的升幅,有些孤品甚至达到了100%~300%。更重要的是,影像作品已经从其他艺术品种的从属地位,成功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品种,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

  从国际上看,近年影像艺术品市场的作品也连创新高,自2005年Richard Prince 的《牛仔》在纽约拍出124.8万美元之后,又有Edward Steichen 的《池塘月影》(292.8万美元),Andreas Gursky的《99美分II》(334.456万美元)、《莱茵河II》(430万美元)等一系列天价拍品的出现,影像拍卖已经形成“全球化的大市场中一个急速上升的态势”。

  李欣表示,目前市场上表现比较好的还是老照片,或称古董照片,以及纪实类作品。这些照片背后往往有很多故事,可以印证、纠正今人所熟知的一些历史。同时他们的表现语言也比较直白,对藏家来说一目了然。而且它们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已经有了定论。

  限量10张内大师作品或起天价

  “原作100”展览作品的提供者、收藏家靳宏伟的收藏主要是集中在20世纪,他认为摄影史上85%到90%的重要摄影家和摄影事件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同时他在收藏中兼具个人爱好和市场需求。他表示,自己比较喜欢哈利·卡拉汉、温斯顿、莎莉·曼等人的作品,收藏的都在10张以上,此外如理查德·普瑞斯、达明·赫斯特、杰夫·昆斯等西方公认的艺术市场风向标的作品,虽然他“不一定喜欢”,但也会收藏,“既然你做收藏,你就要考虑他的价值,不管你喜欢和不喜欢。”他自言收藏标准并不高,“无非一个是市场的因素,一个是自身的因素,画面有名的程度,还有它以后升值的空间。”

  什么样的照片有可能成为天价?靳宏伟认为,大师的作品,生前发行的量不超过10张的,都有可能成为天价。世界上最贵的照片安迪·沃霍尔的自拍照已经创下了1740万美元的价格。但是拍卖的照片不完全等于市场行情,比如他收藏的一张《冬日风暴》,与宝利来公司破产时以72万美元卖出的同名照片完全一样,但由于卖方经济上有点困难,他就以相对便宜很多的价格拿下来了。

  中国当代摄影缺乏独立体系

  广东摄影家许培武是本地较早进入摄影交易市场的人之一,代表作《珠江新城》系列等也进入了北京的拍卖行。他告诉记者,2008年左右,中国的摄影作品收藏“一下子走到了一个高点”。但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一市场也受到波及,并且“一直调整到现在”。他认为这并非坏事,“一次理性的调控会给大家一个检验的机会,看看自己之前买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另一方面,国内摄影收藏市场仍不算规范。比如制作多少个版号本是决定图片市场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摄影师是不是真的只做他宣称的那么多版号?很难监督,只能靠自律。

  但李欣表示,对于当代摄影,目前市场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同时创作者的队伍也往往不够稳定,另一方面,中国当代摄影缺乏独立的、建立在自有文化基础上的理论建构和审美体系,目前仍然缺少一部全面的中国摄影史,“都是跟着外国人走”。实际上,一些外国著名的摄影研究和收藏机构对于中国的摄影家并不是如人想象得那么了解,如去年某机构艺术总监来中国,谈及中国老一辈代表摄影家吴印咸,居然一无所知,“你不了解,怎么界定中国的摄影发展和判断发展方向?”

  什么样的作品值得收藏也是见仁见智。许培武说,不少人觉得风光摄影不算艺术作品,但看看亚当斯,他是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名和丰厚的回报了。摄影家积累到一定阶段,达到巅峰后,只要签个名就是艺术作品,甚至已经不存在版号之类的问题了。

  摄影作品可以作为一个充实馆藏的重要门类,而这些作品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更是难以估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