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努力传承创新文明

  河南省鹤壁市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4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该市非常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鹤壁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2012年,鹤壁市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创建华夏文明(鹤壁)传承创新区,努力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性的长效保护,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一是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记录千百年世事变迁。从地域上讲,鹤壁全境从北至南,留存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大量古遗址、古建筑、石刻、古墓葬等不可移动文物,记录了千百年的世事变迁。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赵南长城、卫国古城、云梦山摩崖石刻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双塔、石林会议遗址、浚县明代古城墙、五岩寺石窟等23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鹤山区鹤壁集的古瓷窑遗址,面积约84万平方米,是国内考古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处民间窑场,烧造年代为唐、五代、北宋、金、元。这里出土的瓷器曾于1973年在日本展出。淇滨区刘庄遗址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队员在刘庄遗址发现了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及大规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这是夏商考古中的重大发现,为我国先商文化的发掘研究工作填补了空白。

  二是推进大运河鹤壁段申遗,留住历史发展的根。“云溪燕语卫水舟,橹桨声声入梦来”,曾是大运河鹤壁段的辉煌景象。大运河鹤壁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东汉、三国、隋、唐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运河鹤壁段申遗,为浚县古城改造及卫河治理带来了新契机。2011年底,《鹤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向社会公布,该规划对鹤壁市推进大运河鹤壁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的整体框架、遗产构成及价值、基本现状、保护区划、保护措施、分期步骤等要素进行了详细说明。不久的将来,大运河通过修复、改造、提升,将再现当年的繁华场景,让鹤壁的风采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是提升传承创新能力,实现科学长效保护。传承和创新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2011年,鹤壁市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先后对鹤辉高速公路、中国风力发电等10余个建设项目进行文物勘探,使一批地下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2012年,将以大运河鹤壁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以浚县和淇县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线,抢救保护一批重要文化遗迹。完成大赉店遗址、淇县商卫故城遗址、黎阳粮仓遗址、赵南长城遗址的保护发掘工程;做好浚县大伾山古建筑群、淇县云梦山摩崖石刻、淇县田迈造像碑、淇滨区玄天洞石塔、山城区李家大院、鹤山区五岩山东魏石窟等重要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对具有淇河文化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遗址等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加大规划保护开发力度。(河南省鹤壁市文物管理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