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各异话砚滴 精美穷其工巧
多年来,陆续收藏了些形态各异的砚滴,大都是明清至民国的器物。常常欣赏把玩,百看不厌,确是一大乐趣。同时,与人分享,我觉得也是收藏之乐。这里略述几件。
砚滴又称水滴、水注,自古就是我国文房的重要物件之一,是古代文人行书作画时不可缺少的文房构件。它的出现与毛笔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人们用毛笔离不开砚台,必需不断地往砚台里放点水,以保持墨汁不干。据专家考证,最迟在东晋时就出现了水盂。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水盂往砚台里倒水时,水量难以控制,容易泼出,于是便出现了易于掌控水量的砚滴。因此,砚滴是从水盂演化而来。
我收藏的砚滴中,一个是鹅颈形白瓷漆银粉砚滴,其颈修长,鹅身羽毛层次分明、丰满,体态优雅。
第二个是晚清民国时期的铜质蟾蜍形砚滴。此砚滴形制小巧,但造型极为别致。铜蟾前额方宽,头生双角,四足蹲伏,两耳后翻,双眼突出,口部衔一个觞形饰,用以接水,创意新颖。此蟾滴与众不同的是满身不是颗粒,而是卷毛形羽饰,又像火焰纹,应是古人认为的镇凶邪、助长生的吉祥神兽。
第三个是另一种形态的铜蟾滴。此砚滴仿蟾蜍形,有较大的嘴,暴突的眼睛,满身的蟾钮,昂首向上,形象十分逼真。
第四个是银质船形砚滴。其整体造型为船形。船头、船中、船尾一应俱全。船上有篷,篷顶上錾满纹饰,正中间錾了一个大大的福字,船蓬下是一个银元宝。船头雕有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头,龙嘴即是个出水孔。船艉有个注水口,口盖是个精美的青蛙头。整体工艺复杂精巧,制作精良。既是文房实用品,又是极精美的装饰品。
第五个是银质执壶形砚滴。此物器形虽小,只有小鸡蛋大,錾刻的纹饰布满全身。壶的盖钮是两只青蛙托着一个环,壶把是一条龙口衔着银珠。出水口的壶嘴挺拔优美。整个壶造型高雅,线条流畅,十分耐看。放在书房案头,既可实用,又陈列观赏。
第六个是银质提梁壶砚滴。比起上一个银执壶砚滴更加精美,工艺更加复杂。虽然高度只有5.1厘米,但其造型典雅,令人惊叹。壶的两侧各有浮雕:正面是一条活龙活现的鳄鱼,四爪紧贴壶身,鳄头微跷向外张望;另一面是一根短桃枝上的两个寿桃及花和叶,显得喜气又吉祥。提梁壶把用细银丝缠绕,显得结实精致。壶嘴挺拔俊秀。壶底有“永记,足银”字样。特别是壶盖上的钮是一头幼象的雕塑。小象正卷起长鼻子像是往头顶喷水,顽皮可爱。
第七个是青白玉浮雕竹叶壶砚滴。器物虽然只有8厘米高,但雕工细腻,打磨光滑,包浆精美,令人赏心悦目,是难得的工艺品与实用品高度统一的文房器物。
第八个是执壶形铜砚滴。这虽是件近代作品,但做工别致,独具匠心。器物不仅壶身呈长方形,连壶口也呈方形,且带弧度,制作难度大。壶的进水口设计为插销形,注水时只需大拇指轻轻一推,不用时盖上,俨然一体。壶的两侧一面刻字,一面刻画,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还有两个值得一说的扁平形铜砚滴。一个正面刻有“状元及第”四字,中间一个方孔,显然是仿古代花钱的形状所制。另一个上面正中雕刻一个寿字,四周錾刻有五个小蝙蝠,意为五福捧寿,甚为吉祥。
因砚滴器形不大,但做工都比较精美。材质除金属、玉石等外,大多为陶瓷的。在造型上,历代均有创新。人们穷其工巧,追求古雅别致,多姿多彩。尽管自古以来的砚滴形式多样,千姿百态,但均有其共同点,那就是宜控制出水量。小小砚滴,隐含着深邃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成尔瑞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