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4年旅居海外史料公开
1927年8月,为了抗议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也为寻求中国革命的道路,宋庆龄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途,自此在海外呆了4年多。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长久以来,人们所了解的只是口耳相传后的文字描述,相关的一手史料在公开场合从未露过面。而即将于4月份开馆的宋庆龄纪念馆,将填补这一缺憾,首度公开展出一批宋庆龄旅居海外的文献史料。
莫斯科给予她国宾待遇
昨天,记者提前目睹了这批史料,它们包括影像、书信以及报告等,共计十余份。其中,一段时长一分钟的影像记录下了宋庆龄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火车站时的情景。那是1927年9月6日,画面中的站台上人头攒动,时任苏联外交部部长季维诺夫带领工人、学生和妇女团体等代表,手举着用中文写的“欢迎革命的领袖宋庆龄”的横幅翘首期盼。终于,列车徐徐进站,人群中爆发出“乌拉!乌拉!”的热烈欢呼声。在《国际歌》的乐曲声中,宋庆龄的身影出现在车厢门口,她略带羞涩,微笑着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连日来政治风云的变幻和旅途的劳顿让她消瘦了许多,但她实现了孙中山托付的访问莫斯科的遗愿,看上去心情十分愉快,脸颊泛起深深的酒窝。
宋庆龄在莫斯科受到了国宾待遇,逗留期间,她多处参观考察,并广交朋友,但斯大林的态度让她感到失望。
柏林过起平凡侨民的生活
半年后,宋庆龄从莫斯科来到了柏林,过起了平凡侨民的生活。宋庆龄陵园管理处研究室主任张洁明向记者介绍说,宋庆龄在柏林常用的午餐是在当地被叫做“格但克”的快餐客饭,一马克一份,实际上就是“盖浇饭”——一盘大米饭上浇点蔬菜和猪排、牛排而已。她还学会做一种德式土豆煎饼,经常自得其乐地享受这一民间小吃。多年之后,她回到了抗战中的重庆,还保持着这个饮食习惯,不时用平底铁锅来做土豆煎饼。
在德国,宋庆龄的身份是保密的,处事极为低调。房东太太只知道她叫林太太,亲朋好友给他写信也不直接寄到寓所,而是寄到临时租用的一个邮政信箱,收信人一般也只署名林太太,有时写成林泰。
即便如此,她的行踪仍然受到了德国当局的密切监视。德国警察总署指示柏林警察局具体执行监视任务,每天跟踪宋庆龄,上报盯梢结果。记者昨天看到了这些当年德国当局监视宋庆龄的原始监视报告,其内容让人哭笑不得,记录的大多是“许多中国来访者”、“每天出外散步两次”等琐碎的事情。专家指出,这些“情报”在政治上虽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们却忠实记录了宋庆龄在柏林时的行踪,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一手材料。 记者 李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