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委员提案:几代人把敦煌文物保护作为一个永恒的根本任务
敦煌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敦煌研究院近七十年来,几代人以莫高窟为家、以保护为天职,长期把保护作为一个永恒的根本任务在做。从历程来说,它经历了抢救性保护、科学保护、预防性保护和永久保护几个阶段。
数字化保护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永久保护,因为文物都有很悠久的历史,起码有几十年到上百年了。像敦煌这样的遗产,短的有800年,长的有1600年,而且它又是非常脆弱的壁画和塑像。我们知道石头都容易风化,何况是脆弱的壁画和彩塑。我们把100年前和五六十年前的照片和现在对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敦煌这么漂亮、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怎么能留下来?这是我们一直梦想的,现在有了数字技术,全国文化单位中我们是首先提出数字保护的。是用数字技术把文化财产完整地保护下来,成为敦煌宝贵财产。经过不断的探讨尤其是高保真,颜色是逼真的、形象也是逼真的,这样整幅整幅做下来,为我们留存档案,为研究利用档案,为后世永存这份信息、为人类保存这份信息。所以我们称之为永久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永久。
一般文物保护有不同的保护法,有的是常规保护,但是经过监测它的变化非常大,而且正在不断变化,那就危险了,这样的文物就要抢救。抢救的办法很多,莫高窟崖体1700米多长,崖体有裂缝我们就要通过加固工程。壁画用传统手段、科技手段以及好的材料黏贴回去就是抢救保护。
敦煌研究院正在建设游客中心,待明年建好后,计划将日客流量控制在6000人。
文物就像人的身体,要好好爱护,不然就会生病、死亡。根据国际上先进仪器的监测,每天入洞参观的人数超过一定值,洞的湿度、温度都会发生变化,会影响洞内的文物。虽然短期内变化很难看出来,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仔细辨认,已经可以看出敦煌莫高窟洞内文物颜色的细微变化。
曾经监测过,以现有文物的承受力,每天有3000人参观是最合适的。但地方上出于经济考虑,更希望能多增加客流量,赚取门票收入。仅2011年国庆节期间,有两天的客流量超过1万人。
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筹建游客中心,增设数字保护系统。建成后,将分流部分入洞参观人群,减轻洞内文物的压力。届时,日均客流量6000人是敦煌文物可承受的。游客中心建好后,可采取网上预约等方式控制日客流量。
在城镇化建设大潮中,地方政府要重视文物保护,将文物保护纳入建设规划。(中国文物报综合整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