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物保护 建设文化管城

  本报讯(记者 赵顺利)管城回族区不断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紧紧围绕新商城组团建设,着力打好历史文化品牌和民族品牌,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近日,“河西袁遗址”、“熊儿河桥”等16处成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化脉络,该区于2010年3月底成立全省第一家区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管城回族区文物局。目前,共发现文物点2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8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积极构建文物保护网络体系。从区政府至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设立文物保护机构,并成立基层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全区充分利用三级网络体系,全面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发现违法现象及时处理解决。同时,不断加大文物安全排查力度,完善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安全基础档案,做到“日日有巡护,周周有汇总,月月有评比”。

  营造浓郁文物保护氛围。大力开展文物知识“四进”即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机关活动,通过编纂文物志、制作历史文化画册等形式,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多渠道、多层面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

  创新推进文物保护科学化发展。积极组织人员进行田野踏查,澄清底数,将政务信息、政策法规等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分类储存、数据准确、流程规范”的工作模式。将文物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用科学规划统筹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城乡发展、旧城改造、旅游开发、改善民生的关系。积极做好北大清真寺的整体文物保护规划,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控制、利用及整体提升改造。同时结合城郊村整体改造,认真编制列子文化及景观展示规划,提升文物景点综合效应,改善出入市口形象。

  今年,管城区将围绕新商城组团建设,积极配合实施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工作。除对组团范围内的200余处文物遗迹进行普查,将石刻、石碑等文物精品集中在一起,对外陈列展览外,还要结合南水北调带状公园建设工程,合力打造站马屯遗址公园。

  由于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发展举措,各项文物保护工作得以稳步实施,管城区获得了郑州市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文物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文物宣传报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